第14部分 (第1/4页)
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会说漂亮话,就跟这大鼎相似。〃
惠施立即反驳说:〃不对。假使当兵的饥饿难耐,看见这只鼎,上边加上一个甑蒸饭用的屉,与鼎合在一起,用来蒸饭,是最合适不过的,怎么说它没用。是你不会用我吧!〃
了解庄子的会知道,惠施这番理论,正是《庄子》的《消遥游》中讲的一个巨型大葫芦的故事的惠施版本,庄周的版本则是讲惠施说他有一只巨型的大葫芦,不知道这样大的葫芦能有什么用。于是庄周说:你何不拿这只葫芦当做一只小船,敖游于江河湖海之上呢?庄周与惠施两人讲了同一个故事,不清楚他们两个是谁抄的谁。这就等于农家白圭独占道、名两家了。
战过了惠施之后,白圭终于正式和儒家的孟子交上了火。
? 儒家孟子对白圭的态度
邹地人孟珂,去梁惠王处游说,说以仁德之道治国之策。所谓梁惠王就是魏惠王,因为魏国与秦国发生战争,这边带兵的是魏国太子,那边带兵的是商鞅。而商鞅以前曾在魏国谋食,与魏太子情交莫逆,就修书一封,无限怅怀旧日情谊,希望两人能够象以前那样,兄弟般的坐下来罢息兵戈,也算是为两国的民众修一点恩德吧。
魏国太子缺心眼,别人说什么他就信什么,接到商鞅的书信念起旧情,就去赴约。结果被翻脸比翻书还快的商鞅当场拿下,然后驱兵大进,砍杀魏兵,魏兵没了首脑,自然大败特败。
为秦国强势所逼,魏国被迫迁都至大梁,所以魏惠王又莫名其妙的因地得名,史称梁惠王。
梁惠王急于强盛国家,被孟珂的仁德之术说得动了心,就准备采用孟珂的办法。而自从魏太子被秦国人掳走之后,大富商白圭因为生财有术,就被梁惠王请来做相国,帮助治理国家,充实库府。
儒家的治国之术,说透了无非不过是薄赋税,惜民力,而孟子所坚持的征税比例是百分之十,白圭看着这玩艺儿蛮好玩,就给孟子设了一个套,逗孟老头说:
?老头,你讲仁说义,爱惜民众,这个蛮好,我坚决支持,不过我认为你的征税比例是百分之十,还是有点高了,我老白没别的本事,就是会替国家赚点钱。你看这样好不好?让我来替国家征税,但只征百分之零点五,这样岂不比你的百分之十更加受到民众的欢迎??
但是孟子却不那么认为,他说:一个国家的行政管理官员是不可或缺的,这些官员都要用白米饭喂养着,喂养这些官员不多不少正好用需要民众百分之十的赋税,高于这个比例的,就是暴君,低于这个比例的,那国家的公共事业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了,文化与文明的传承也会因此受到莫大的损害……
战国时代的十二循环理论(5)
白圭认为孟子说得是有道理的,治理一个国家和自己关起门来闷头发财不是一回事,要知道绝大多数民众都是对财富规律一无所知的,白圭的财富只能为他个人拓展一个施展政治抱负的历史舞台,但这并不能证明他的治国策术有何过人之处。
毕竟,历史之上的经务高手和理财专家,尽数出自于儒门,以白圭的识人鉴人的眼力,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
但是白圭在魏为相,并非是一无所成的,他至少将自己的理财策术应用到了国家的治理方面上来,他在历史上最大的成就,就是治理洪水。他兴修水利,把大梁北边的黄河与河南南部的淮河水系连接起来,可以航运,可以灌溉,繁荣了两岸经济。而且他在魏国为相期间,魏国基本上就没有闹过水灾洪灾。
但是孟子对白圭的治水之道却不屑一顾,他认为白圭只疏通了魏国境内的河域,却把水患引到了邻国,是以邻为壑,不足取的:?你错啦。大禹治水,是顺应水性,所以大禹把四海当作蓄水场所。现在你却是把邻国当作蓄水场所。倒流泛滥的水叫洚水,洚水就是洪水,是仁人最讨厌的。你错啦!?
这么一番争辨看起来似乎与白圭的发财之术没什么关系,但事实上,孟子所表达的理念,正是白圭致富三大秘诀的第三条:
买仁卖义,取向当取,给所当给。
这个道理就是说赚钱不能够以对方的损失为代价,相反,任何成功的赚钱方式都是以对方也同样获得利益为条件,正如孟子所言,所谓仁,所谓义,说透了其实都只不过是利益,只不过,仁义是最大的利益。要知道,我们在这里所使用的材料是出自于儒家的经典《孟子》,白圭在书中是以?反面形象?而出现的,是提供一个?唯利是图?的靶子供儒家学者进行攻击的,但历史上真正的白圭形象,却远不是这个样子。正
《中国人的财富有哪些标准》 第14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