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90部分 (第1/4页)

负债赌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认为农村主要问题就是“愚贫弱私”四大病,提出以“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大方式结合并举,“以文艺教育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扶弱,以公民教育克私”四大教育连环并进的农村改造方案。

如此,就是要组建平民学校。

杨兴一听,这个家伙谈的还正是那么回事情,如今新政开展颇为困难,主要还是大家思想觉悟太差了。

自从废除科举制后,全国出现兴办新式教育的**。

但是,一个最大特点就是教师紧缺,所以在历史上,张澜、罗纶等人跑回顺庆举办南充中学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由于缺乏政府支持,以及大家将新式教育想得太过复杂,如此导致新式教育推行非常缓慢。

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在中国广大农村还盛行过去那种旧式教育,一些老秀才、老举人还在各个私塾进行旧式教育。

对这点东方是深有体会的,爷爷从生到死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记得在土改的时候,家中也仅仅被评为中农。但是让人奇怪的是,爷爷在世的时候,就告诉过东方,一般家境稍稍好的,能够够得上温饱,基本上都会送子女上几年私塾,以能够读书识字。

还有一个证据,东方老家在川北蓬州的一个丘陵地区,所在乡在蓬州属于经济最差的乡。但是听老人说,在过去,在生产队的一个窑洞边,曾经修了三间瓦房,作为族里学生读书之用。

在幼时,还听家中长辈讲,族中有公田30多亩,每年产出,一作家中祭祀之用,另外用来资助族中读书较好的学子。

此外,幼时还曾经听大人谈论,除了地主家外,那个在外面工作求学的,多由族人每家每户捐助一定财物,名为吃百家饭,以资助该学子在外面求学。

而该学子读书发达后,一则光大门楣,整个家族都脸上有光,另外则是带出族中子弟,大家一起发展。

为了证实这些东西,曾经将一本论语送给爷爷看,谁知一生干农活的爷爷,根本不看书,竟然能够背出很多句子。

如此看来,在四川,在全国,在旧政府,虽然当时由于新学未得全面开办,但是一般家境只要能够解决温饱问题,还是会送子女去上两天学的。

在比如CCP领导人,如朱D,刘BC,在他们回忆录中,幼时家境也一般,朱D还是佃农出生,其父母也还送他到外面求学呢。

这或者是在中国,大家一向秉持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在或者是在当代,家中父母不论如何艰苦,也会送子女上两天学。

如此也表明,在旧中国,新学虽然没有全面开展,但一些家族还是将族中少年送往私塾读两天书,虽然旧学再也不能升官发财,但是毕竟识得两个字,不再做睁眼瞎吧。

当即与晏阳初进行协商,完善教育推广计划后,召集张澜、王纶、骆成襄等人分析目前办学环境,果然,在四川各地,很多县才开办新式小学,很多地区,也才开办新式中学。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广大农村,大一点家族,就会请几个私塾老师,教大家旧学。

听到这里,杨兴大喜过望,如此看来,开办新学,成功在望啊。

长长吐了一口烟卷,脸上浮现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对张澜等人说道:表方先生,骆先生,你们看这样可以不,我们推行新学,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变旧学为新学,引导私塾那些老先生传授新学。

张澜、骆成襄一听,连连摇头说这怎么行?要知道教育可是一个光荣行业,怎么能将那些老夫子改造成新学老师呢?

晏阳初一听,也感到不解,问道:这些老夫子怎么与平民教育挂钩?

杨兴拿起一根烟,吸了一口,笑道:张老,骆老,你们两位是大教育家,这个你是知道的。私塾那些老先生才学非常好。什么四书五经,作诗作画样样精通。

但是两位仔细想一想,在我们新学中,也是需要这种人才。在旧学中,加减乘除,还是会的。所以,我们开办新学就需要借助这些老先生了。

两位老先生,您们是知道的,很多家族,虽然不是什么名门显贵,为了教育自家子弟,由族里公产延请两个书生,从本质上讲,这些都是平民教育。

晏阳初听着,双眼充满疑惑,惊奇的问道:是啊,这些老夫子,主要是为了生计,给各个家族培养人,而那些学生,大多数也算平民,这种属于平民平民教育范畴。但是如何将这些老夫子转变为新学老师呢?

杨兴笑道:各位

《爱国军人音乐》 第190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