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1/4页)
管他三七二十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评估、重点学科评估、学科基地评估、课程建设评估、教材建设评估、优秀博士论文评估以至校园环境评估……对上,评估成了推动工作、控制进度、展示成绩的法宝;对下,评估成为一所学校的工作线索、工作中心、工作抓手。
近年来的评估,之所以剧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以项目获拨款”,你只有新增项目向上申报,才能获得政府的拨款。而投资建设了这个项目,政府当然要知道投资的效果,于是评估接踵而至。
第32节:决策者的态度
这种评估,如果有成效也罢,问题是,这种“老子评儿子”的评估基本上是走形式与过场,而且是认认真真地走过场。在评估之前,评估的结果基本上就定了调,即便评估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专家们也不可能真正为难提供好吃好住,而且又有主管领导帮忙打招呼的学校。
这位退休教授说,在这种总体评估之外,一些学校数以百计、千计的成果鉴定会,正在形成一个庞大的评估市场,评估专家在这个市场上已经供不应求,在北京、上海等地,已经出现“专家荒”。
对话观点:
反对弄虚作假,反对形式主义,反对不正之风。
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要中介化,要社会化。评估是一种工作手段,是为管理者决策服务的,这种手段用得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用得不好或者太多、太细、太滥就很容易产生负面的影响。
在高校的教师管理当中,要强调人本管理,要增加人性化。
对话人:邱均平
熊丙奇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近年来经常对大学进行各种各样的评估,进行科技成果鉴定。你认为政府对大学的这种评估、鉴定这么频繁有没有必要?拿本科教学评估来说,许多高校为了本科教学评估大搞建设,提前三年就准备各种评估用的东西,缺什么补什么,而且还提什么“三流一扒”,流血、流汗、流泪,扒一层皮,可在平时根本不重视人才培养,评估结束又回到老样子。这种评估有意义吗?
邱均平一定的评估还是有必要的,通过评估可以按照教育部的意图提出一种规范,大家都按照这种规范来做。比如说扩招以后,国内高校学生规模增长很快,本科生、研究生都增长很快,教师队伍却没有很大的发展,所以现在师生比非常大,老师的负担非常重。教育部于是专门有这样一个师生比的指标,达到什么程度是优秀,达到什么程度是合格,什么程度是不行的就不能招生了,想用这种评价办法来规范大家的行为。当然,完全应付评估的情况确实存在。我特别强调三个反对,特别反对弄虚作假,反对形式主义,反对不正之风。拉关系,找专家,然后去给专家送礼,这样的一些现象确实是有的。
作者补记大学办学,有的可以规范,且一定要规范,比如必须有基本的办学条件,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不能没有条件也办学校;有的却不能有规范,比如,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因为这种活动,强调个性,强调特色,严格规范只能扼杀个性,最后只能千篇一律,重复浪费。现在的问题是,所有的一切,全部要“规范”。据说,在有的学校,连老师讲授课程的进度都必须一致,这体现了教学管理的科学与严谨。不同的老师针对不同的学生,用同样的教材,保持一致的进度……这哪里还有什么因材施教可言。
熊丙奇有很多人认为目前的评估是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学校花了大量的成本去准备这个评估,专家来了之后其实要看学校的面子,要看教育部主管官员的面子,都变成了走形式,很少有给学校黄牌警告,或者给红牌让它出局的。
邱均平这种现象我也听到过,也有一些高校的管理者,甚至领导,他们对评估有些意见。评估太多,一些高校难以应付。希望主管部门能够控制一个度,要利用好评估这种手段,但是不能太多太滥,太多太滥的话很容易产生形式主义,很容易产生弄虚作假,为了争取一个好的评估结果,就千方百计,不择手段,不计成本,不计代价,去应付这种评估。这也是官方评估和行政评估的一种弊病,官方评估就很难避免形式主义、弄虚作假。
熊丙奇我们现在要减少官方评估、行政评估。
邱均平国外已经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评估主体要多元化,要中介化,要社会化。评估是一种工作手段,是为管理者决策服务的,这种手段用得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用得不好或者太多、太细、太滥就很容易产生负面的影响。
熊丙奇怎样才能真正改变评估太多、太细、太滥的情况?
《体制内敢跟领导翻脸的人》 第11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