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21部分 (第1/4页)

幽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且灾凵饺旱何��莸兀╨840年后该地又成为英国军队的基地),于1552 年入侵浙江,有时甚至还顺长江而上侵入内地。为了自卫,明朝政府派出军队去围剿、招安据守舟山老巢的海盗。但海患仍是有增无减。日本只是在16 世纪末本国政权重新统一后才渐渐放松了对中国东南沿海的骚扰。不过,日本统一之后却对中国构成了更大的军事威胁。

明政府通过朝鲜和本国间谍得知了日本意欲侵略中国的意图。当日本于1592 年入侵朝鲜时,明廷发动朝议,讨论到底是从南方省份派出船队攻打日本,还是出兵朝鲜,或是与日本进行和谈。最后朝议决定履行宗主国的责任,同时也是为了保卫满洲南部以及中国北方地区,出兵朝鲜。但中国军队直到朝鲜半岛全部沦陷后才跨过鸭绿扛,并于1592 年夏攻打平壤,战败后又与日军进行谈判以赢得转机。1593 年明军偷袭了日军,将他们赶出了平壤后又进军汉城,但明军在那里中了日军的埋伏再次败绩。明军骑兵的短刀不是日本步军的倭刀、长矛及火炮的对手。接下来又是谈判和没完没了的小规模战斗,直到日军1598 年(日本在此前一年发动了第二次侵朝战争)撤出朝鲜才告结束。明政府为援朝花去了1000多万两白银,第二次援朝也用去了与之大致相当的费用。朝廷为了对付蒙古人和重建北京城,财力已趋枯竭,两次入朝作战更是雪上加霜,奄奄待毙了。当时有一支“蛮夷”崛起于东北,他们马上就要取代明朝的位置了。

五、明代的经济

经济的发展

在研究中国的经济史时,我们必须时时区分中国的帝国制度以及中国这个国家本身。我们上面已经分析了明代的反商业思想及国力衰竭的原因,但当我们把晚明经济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时,我们却发现明代社会几乎在所有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人口、耕地面积、外贸总量、工业手工业的生产水平乃至纸币的使用等等。明政府必须把淮河流域和长江下游地区的粮食(西方人称之为“贡粮”)运到北京。山东一带的海上运输受到楼寇的阻隔,而且运输成本也太高了。于是永乐帝又扩建了忽必烈时代开凿的大运河副线,即山东西部的济宁段运河,并设置了15道河闸。运河上常年运行着3000余艘浅底的运粮船,至于海运粮道自1415年后就完全废置不用了。但是在运河粮道上运粮的沉重劳役负担还是落在了农民肩上,因此永乐帝的继任者就将运粮的任务分派给各地的驻军,这样驻军的人数也从12 万人增到了16 万人。从1430 年起,每年通过运河北运的粮食达300 万石以上(约20 万吨),有时甚至高达500 万石。

南北间的商业贸易也在京师和大运河的发展下带动起来了〕 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的商业同样获得了发展。例如,当时徽商遍布天下,所谓“新安贾”即是。他们从事各种生意,如贩卖瓷都景德镇的瓷器、各地的茶叶和丝绸、食盐、木材以及食品等等。他们亦顺理成章地与当地官府形成了密切的关系,因为他们的商业活动需要获得官方的保护:

随着市场的扩大,手工艺制作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有时甚至达到大批量生产的水平。景德镇的官窑为皇宫及官府烧制了大量瓷器,有的还专供出口。这种瓷器的原料是高岭土,在l400℃ 高温的烧制下就变成洁白、透明、高硬度的瓷器。景德镇的瓷器在当时制瓷工艺尚不发达的欧洲,确实是无上的珍品,因而被欧洲人尊称为“中国器皿”(Chinaware )。同时,苏州亦成为国内商业、金融业和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纺织、染色业)的中心。附近的松江地区则是晚明时期棉纺织业的中心,当地人利用外地原料进行加工后,再将成品返销各地。广州的铁锅亦畅销内地、海外以及中亚地区。

国内商业的发展促进了16 世纪众多行会的产生。各业行会在北京等都市中均设有会馆,主要用于招待同乡的官员或商人,这样人们在外地(尤其在京师)也能很方便地进行交流或者得到帮助。

同时,晚明时政府与朝贡国之外的国家和地区也稳定地发展了贸易。东亚和东南亚诸国进贡的次数越来越少,但赴海外经商的中国人却多了起来。简言之,此时的中外贸易不再由阿拉伯人来中介操纵,而是由中国商人直接将货物销往海外或从海外夏回商品行销国内。政府对此并未采取什么鼓励措施,相反有时还明令禁止,但这种海外经商仍是有增无减。

一条鞭法

传统的土地赋税制度和劳役制度在16 世纪逐步得到改革,一般折成银钱计算,并将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主要内容》 第21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