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页)
不落的滑翔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良民,官府不敢过问,应当加以严厉议处。格尔古德得到康熙帝的有力支持。然而,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当时,大学士明珠权势倾朝,他的下属要圈百姓的坟地,民人投诉到户部。户部将诉状转直隶巡抚,格尔古德令宛平县核查。知县怕得罪权相明珠,报称“无碍民坟”。格尔古德不畏权相,上疏劾奏明珠属下“圈占坟地属实”,并请吏部问知县的罪。格尔古德敢于碰权相,敢于碰勋贵,秉承上旨,执法严惩,被时人誉为“铁面巡抚”。格尔古德居官,布衣蔬食,廉洁自律,不畏权贵,拒纳馈送。康熙帝命朝廷大臣公举清廉官吏,格尔古德被列为第一。
彭鹏,福建莆田人,幼年聪慧,乡试中举。三藩之乱起时,他装疯不从。平定三藩之后,任三河县知县。三河在京东,旗民杂处,号称难治。有人冒称自己是给皇帝放鹰的,到县里敲诈勒索,作恶多端。彭鹏经过侦访,查明其真实身份,逮捕并鞭刑严惩。有人偷盗,彭鹏闻警,立即佩刀乘马,急疾追捕。康熙帝巡视京畿,知道彭鹏清廉,在接见他时,赐给他内库帑(tǎng)金三百,并说:“知道你清正,不接受百姓的钱,这些钱给你养廉!”后调升彭鹏为科道。他受命到陕西、山西、河南了解民情、赈济灾荒。他疏报:泾阳知县刘桂克扣籽粒,猗氏知县李澍杖杀灾民,磁州知州滥派运费,南阳知县暧昧分肥等。诏三省巡抚察审,奏报没有查实。在当时,当事人因受到关系网的保护,要核实一个贪污案件,是十分困难的。康熙帝又派他做顺天府尹,彭鹏疏劾顺天乡试举人李仙湄的考卷墨迹删改过多,考官徐倬、彭殿元徇私欺蒙,疏语中说:“臣如妄言,请劈臣头,半悬国门,半悬顺天府学。”九卿等召开会议,认为他语言不敬,应当罢官。康熙帝命考官徐倬、彭殿元退休,而对彭鹏不问。彭鹏为官,拒馈赠,清操守,是康熙朝著名的清官。
张伯行,河南仪封人,进士出身。中进士后,买各地大儒的图书,口诵手抄,整整7年。他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以学问清醇、志操洁肃自励。做官后,家乡河堤崩溃,自己出钱招募民工运土塞堤。任山东济宁道,遇上饥荒,从河南家里运送钱米,并缝制棉衣,给灾民充饥御寒。任江苏巡抚,发现总督噶礼贪婪。江南乡试作弊,生员哗然,抬着财神像到学宫,影响很大。张伯行调查,此案同总督噶礼有关,便上疏朝廷。康熙命尚书张鹏翮等调查,查证作弊之事同噶礼有关,噶礼便弹劾张伯行。康熙命再调查。结果是噶礼被诬告,张伯行应当罢官。康熙命第三次复查,结论同前一样。康熙说三次查证都是非颠倒,命再议。其实,康熙已经通过密折对噶礼和张伯行都进行了解。康熙知道张伯行是清官,应当加以保全,著免噶礼官,由张伯行任总督。
康熙帝表彰清官,一则是为大小官员树立榜样,养成一代清廉的吏风;二则是借清官监督、揭发、打击贪官;三则是派几位好官,为百姓做点好事;四则是推行“仁爱”理念,为自己博得仁政的名声。但是,清官往往为上级所不喜欢,也普遍为同僚所不喜欢。清官必遭贪官的嫉恨,也必遭贪官的报复。前述于成龙、格尔古德、彭鹏、张伯行等无一例外。然而,康熙帝之所以仁明,在于他能明察是非曲直,而不使廉吏灰心,能信任并保全清官,而遏制贪风日长。
在皇朝时代,官吏贪婪是普遍现象。康熙虽然奖励清官、惩治贪官,但贪官污吏还是屡屡出现。看来康熙对待吏治,还缺乏系统的制度:严格制度,使官吏不能贪污;严厉惩处,使官吏不敢贪污;严定薪俸,使官吏不必贪污;严肃教育,使官吏不想贪污。
对西学:虚心吸纳
自明朝后期始,西方耶稣会士陆续来到中国。他们一面传教,一面传授西方科学知识。明末南怀仁像的大学士徐光启等,从传教士学习西方科学知识,翻译西方科学著作。在康熙朝有一批外籍教师,如比利时人南怀仁、葡萄牙人徐日升、法国人张诚和白晋等,其中以汤若望和南怀仁最为著名。
汤若望,耶稣会士,德国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来华。这一年恰好发生萨尔浒大战。他先到澳门,后入广州,再到北京。崇祯时,创设历局,修订历法,汤若望任事,与中国官员共同编成《崇祯历书》,设馆在今北京宣内南堂地方。清命汤若望掌管钦天监事,参与修正历法。新历法称《时宪历》,颁行天下。汤若望同顺治的关系,在上文已经探讨过。顺治病危时,议立嗣君。福临因皇子年龄太小,想立皇弟;皇太后的意思是立皇三子、八岁的玄烨,征询汤若望的意见。汤若望以玄烨出过天花可终生免疫,支持皇太后的意见
《正说清朝十二帝txt》 第9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