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第1/2页)
世纪史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现在电视机都有了吧?”万里又问。
“家家都有了。”
“是彩色的吗?”
严宏昌说:“还都是黑白的,只有两家是彩色的。”
万里说:“太少了。”转而又问,“现在村里人均合到几亩地?”
严宏昌说:“三亩多。”
万里说:“按亩产计算,一亩地纯收入才两百多元,光靠种地是富不起来的呀!”
这时张广友把话接过去说:“如今种粮的收入太低,粮食成本高,价格低,有的一亩庄稼的收入,还不如一斤螃蟹的价,一斤螃蟹市场上一百五十元,一只老鳖也要一百五十元,光靠种植业很难富起来。”
夭折的养殖场(7)
“一个劳动力能种到五十亩地,收入才有可能超万元。”万里思索着说,“现在一个劳动力只种个十亩八亩的,有的更少,这显然不行。”
“现在村里文盲多不多了?”万里突然又问。
严宏昌如实回答:“小孩子都上学了,但大人文盲不少,在百分之五十左右;四十岁以上的差不多都是文盲。”
万里不无忧虑地说道:“一定要注意人才的培养,抓好教育才有出路。人才问题很重要,要重视人才的培训,生产能否上得去,经济能否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人的素质。你们可以和上海等发达地区建立联系,有组织地派人到那里打工,订个两年三年的合同,这样,既能赚到钱,又学到了技术,人才也培养出来了。”
当问及村级财政和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时,严宏昌只汇报说村里和镇里都没有企业,至于其中的曲曲折折,他避开没谈。但即便这样,万里也变得十分不安起来。他说:“这样不行啊!近两年我到江苏省等地去转了一趟,像张家港那样的过去一个小港,今天发展成为全国两个文明的典型,一个重要的成功经验,就是村级经济发展很快,乡镇企业撑起半边天。你们应该去看看,学习人家的经验,借智引资,联合发展,互惠互利,这样村级经济发展就快了。”
谈到这个话题,万里感叹道:“‘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嘛!一定要发展工业,办好乡镇企业。定(远)、凤(阳)、嘉(山)过去都是贫困县,现在怎么样了?”
张广友多次深入到那一带搞调查,这时说:“定远县有个盐矿,嘉山县还有个酒厂,都是大项目;凤阳县有丰富的石英石资源,那年我跟你去时,你曾提出要他们办个玻璃厂,可就是一直没有搞起来。”
万里想起来了,说道:“蚌埠市玻璃厂用的石英石,都是从凤阳运过去的,凤阳有这么好的资源,为什么办不成玻璃厂呢?”
“可能缺资金吧。”严宏昌说。
“那就想办法搞一些钱,”万里关切地说,“帮助他们搞个一到两亿,看看怎么把凤阳的经济发展搞上去!”他问严宏昌,现在的凤阳县委书记是谁?能不能联系得上?严宏昌告诉他,叫吴庭美,并报出吴庭美的电话号码。
万里听说是吴庭美,又夸起吴庭美当年的那篇小岗的调查报告写得好,敢于实事求是地反映民情,提出问题,便叫张广友当场挂电话。
吴庭美从电话中知道是万里在了解今天凤阳的经济情况,但他压根儿不清楚万里询问这种情况的意图,竟十分乐观地汇报说,现在凤阳的经济形势很好,县财政已达到四个亿。万里一听,很诧异:“不可能!”很生气地说道:“他也在搞浮夸了?不说真话,搞浮夸,要不得啊!”
严宏昌想把话题支开,这时就说:“县里在小岗村村口造了个牌楼,希望您给题个字。”
万里一听,断然说道:“不,不题!我不赞同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修庙、修坟之类,我是不支持的。要扎扎实实搞好生产!”
严宏昌见万里本来谈得很愉快,一个吴庭美的电话,一个要他为小岗村的牌楼题字的事,竟弄得很扫兴,忙说:“我们回去一定好好干,做出成绩再向您汇报。”
“不要向我汇报了,”万里说,“你们赶快扎扎实实地干吧!”
万里这时站了起来;严宏昌意识到该离开了;他和宋富豪就上去和万里握手告别。
走到门口时,严宏昌一回身,发现万里也跟了上来,很是不安,连忙请万里留步。万里却说:“一道走走,我带你们在附近看看。”
严宏昌仍在劝着万里止步,万里已经健步走到前面带路了。
中南海里的每一幢建筑,每一棵树,对严宏昌来说,都充溢着一种神秘的色彩;每一个景致都有着许
《小岗村的特产是什么》 第19部分(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