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1部分 (第1/4页)

吻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多尔衮本已失去入关的最佳良机,窝窝囊囊让李自成抢了先,占了巧,不费吹灰之力放倒了华北这棵明之参天树,并于三月十九日凌晨(前锋部队十八日晚已进城),信手摘了个最大的水蜜桃——北京(可惜未来得及细细品尝)。

常规划分的大明,这时算是亡了(其实还有南明),代之而起的新兴大顺,不要说汉唐,就是宋初水平,大清基本也没戏了。未曾想新对手,也是未来对手中的李自成,关键时刻比多尔衮还要菜,还厚道,竟拱手送给他一个天大的礼,让他误打误撞入了关!

唉,李自成和他的大顺,哪是什么成大器的主哟。当初从西安一路东来,心路历程也和多尔衮入关时差不多,打哪算哪,搞定更好,不行的话退回老家就是了,反正他是绝没料到东进会如此轻松,意志也丝毫不坚定,山大王的本性难移,骨子里安于陕西做他的西北王,所以才发生前进中稍遇挫折便想着后退的事。

打山西宁武关遭到周遇吉顽强抵抗后,李自成便心惊胆战了,“宁武虽破,死伤甚多,自此达京师,大同、宣府、居庸关重兵数十万,尽如宁武,吾辈岂有孑遗哉?不如还陕图后举”得了(《明史》)。恰逢大同、宣府明军来降,他才打消念头,重新振作,直奔北京而来。

待把京城围得水泄不通,指日可待了,李自成竟然还是缺乏占领全天下的雄心壮志,想和本来败局已定的崇祯和谈!根本主旨是让皇上分西北给他为王。(《甲申传信录》卷一)

结果是因为崇祯不可思议的拒绝才作罢!如此眼光,如此心态,怎么能面对更复杂的局势、更强大的敌人呢?可以说,这为他日后轻易撤离北京城,让多尔衮不费一兵一卒便抢去并美美吃掉了原来是他摘得的那个水蜜桃,埋下了一个强有力的伏笔。

那么等到进京后大业初成,李自成是否勃然奋起,志向远大了呢?非也,非也,一连串的低劣失误,一连串的让人失望接踵而来。

其实乍一看,李自成的形势还不错。老大帝国的心脏北京被他占了,整个北方属于他了,旧朝官员们摇身一变差不多都成新朝人了。原本走在大明勤王路上的吴三桂得知变天后也投降了,正向京城赶来,降将唐通也奉李自成之命接管了堪称天下第一边防重镇山海关(为何不用自己的精兵强将)。

大清虽虎狼之师,强劲无比,事后证明战斗力也远胜于大顺军,毕竟攻城不是强项,多尔衮倾力前来,也只是抱着趁火打劫、能捞就捞的心态,只要李自成抱定坚守的信念,增调四方兵力入援(仅湖北荆襄一带就有七万精兵呢),再拉紧吴三桂不放,守住北京,守住华北完全是有可能的。大不了,清军还像过去那样,大肆掳掠一番而去,但难度肯定要加大,毕竟大顺军是一支新兴之师,战斗力、精神面貌等远非明军可比。

只是现实哪有想得那样美哟,看看李自成和他的大顺军都干了些什么?首先战略上严重错误。李自成一帮人入京前后,好像根本没感到满洲人存在似的,吴三桂降了,北方一切OK了,也不想着尽快稳定大局、坚固京城了。这边厢忙着登基大典什么的,那边厢目光甚至放在了派明降将马科等去收复四川了。张献忠正在干同样的事,莫非要与他决一雌雄?虽然迟早要发生,但现在不是时候呀。 。。

所幸对手也不是(2)

湖广荆襄一带本有大将白旺率领的七万精兵,却因左良玉来攻,入京前又派绵侯袁宗第那支大顺军五大主力之一去了,后来也就一直放在那里,并没有再调往京城。加上留驻大本营陕西及散布于山西、河南、畿辅、山东等地的军队,其实跟着李自成到北京的只是他全部军力的一小部分,最多不会超过十万人。至于原明降兵降将,数目不算少,可那管什么用?没跟你摸爬滚打过,经不起考验的,形势能迅速稳定下来还行,否则叛了一次,还怕再叛第二次?事后血的教训证明,危难之中仍跟着你李自成的还是那些老杠子们。

不仅如此,当吴三桂带着关宁铁骑来降后,派去镇守山海关的竟是降将唐通带领的两万人,且不说忠诚度,就这点军力,管啥用嘛,如果清军走宁锦一线,沿着河西走廊呼啸而来,这雄关还能守得住吗?现实中,即将倾国而来的清军倒没有这样做,他们走的是过去入塞的老路,但吴三桂再叛大顺回师山海关后,轻易便能夺回,就很说明问题了。如此重要的雄关,李自成要是派嫡系部队前往,日后岂会那么便宜了吴三桂?

就凭这样的战略部署、兵员配备和防御意识,吴三桂不叛,当多尔衮带着十四五万满蒙汉八旗大军杀过来时,你李自成能挡得了

《大清真寺怎么预约》 第11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