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 (第1/4页)
生在秋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梁红玉也出身青楼,不过她比李师师幸运得多,遇到了重情重义的韩世忠。
悠悠三百年,弹指一挥间,但两宋时的事儿却永远不可能说尽,就像当初宋太祖不可能想到烛影斧声、皇位易主,不可能想到“靖康之变”、二帝北狩,不可能想到崖山兵败,陆秀夫背负小皇帝投海殉国……
第66章 谁害死了杨老令公
——扑朔迷离的陈家谷之战
《杨家将》的故事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穆桂英、佘太君、杨六郎、杨排风等人物形象深受大家爱戴。杨家将的第一代当家人老令公杨业受人陷害,兵困两狼关,碰死李陵碑、为国捐躯的故事在民间流传颇广,据此改编的京剧《碰碑》则是戏曲舞台上的常演剧目。那么,历史的真相是怎样的呢?这就要提到北宋初期“雍煕北伐”的最后一场战役——扑朔迷离的陈家谷之战。
北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宋太宗大举攻辽。西路军由潘美任都部署,名将杨业任副都部署,连拔云、应、寰、朔四州,但后来曹彬所统率之东路军因轻敌冒进在歧沟关遭遇大败,辽军大举进攻西路军,西路军遂退兵,并护送四州民众南迁。杨业在宋军不利的形势下被迫正面出击,与潘美约在陈家谷接应。潘美等先闻杨业已胜,纷出争功,继知兵败,即率军遁去。杨业自午至暮转战至陈家谷(在今朔州市南),不见援兵,遂率残部死战,无一人生还,杨业受伤后被俘,绝食三日,浩然殉国。
以上就是陈家谷之战的大体情况。杨老令公是绝食三日为国捐躯的,碰碑而死乃是艺术的虚构,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关于害死老英雄的那只黑手到底是谁伸出的,人们却有不同观点,今天,我们不妨开庭审理此案,听一听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当代的犯罪嫌疑人潘美和王侁是如何为自己辩护的。
潘美如是说
对于杨业之死,不少网上和书中的文章认为是我出于嫉妒故意陷害杨业,以至于导致他兵败陈家谷,被俘而死。我在此要严正声明,这纯属无中生有,造谣污蔑,杨业是受害者,我更是受害者,而且我被冤枉了一千多年,冤深似海,比起窦娥有过之而无不及。
首先说说所谓“嫉妒”的问题。说我嫉妒杨业,那简直会让我的同代人和了解宋史的人笑掉大牙,我凭什么嫉妒他呀?大言不惭地说,我当时是你们现在常说的军事家,在攻打南汉、南唐、北汉的战争中,我都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我和太祖皇帝、太宗皇帝关系非同一般,按现在的说法,我们是“铁哥们”,可以和我相媲美的只有帅哥曹彬,这些王巩的《随手杂录》中是有记载的,其中提到:“太祖无事时,常召潘美辈禁中议政,或与之纵饮,至令宫女解衣,无复君臣之礼。”又说:“太祖,太宗时,诸节度使皆解兵柄,独潘美不解。”所以,当时我已经身居正一品的“检校太师”,相当于现在的三军总司令。而杨业的职务是“云州观察使,知代州事”,属于正五品,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军分区司令。你说,我会去嫉妒比自己低四品的一个部下吗?如果你是我,你会吗?
下面说说所谓“陷害”的问题。当时,在契丹已经攻陷寰州,兵势非常强盛的情况下,杨业和监军王侁在如何完成保护百姓内迁这个问题上发生了争执,杨业建议潘美派兵从侧面出击吸引辽军,掩护主力和百姓迅速撤离,而王侁认为侧面迂回有失国威,极力要求派兵进攻寰州,正面阻击辽军主力。我作为主将,无论支持杨业,还是支持王侁,都不存在有意陷害谁的问题,而且在他们的争执中,我并没有发言,虽然最后我默许了王侁的建议,但绝对没有和王侁一起算计杨业。
杨业带兵离开之后,我按照约定在陈家谷布下了伏兵,这充分证明我也支持了杨业的建议。后来,我们误以为杨业取胜,王侁“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我“不能制”,于是,原定的计划被打乱了。在这种情况下,孤军独守已失去作用,而且如果杨业取胜之后需要支援,我按兵不动坐失良机,造成的后果是我承担不起的。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我“沿交河西南行”,走了二十里后,得到了杨业兵败的确切消息,才带兵离开,原因是在杨业生死不明的前提下,如果我贸然出兵失利,不仅不能完成保护百姓内迁的任务,还可能引狼入室危及后方。在前进和辽军拼命还是后退护民内迁上,我作为一军之主不得不选择后者。
可能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你没有制止监军王侁带兵擅自离开呢?这是因为监军既不是我的副职,更不是我的属官,而是皇帝的亲信。他不但可以代表皇帝对在外的将帅进行监督
《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简介》 第23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