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桃桃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纾磺∏∠喾矗��銮榻谒�硐值氖且桓鼍哂幸庖宓男卸��81451a21…29)
。在一出典型的悲剧里,故事在转折点到来之前,逐渐变得愈加复杂,亚里士多德称其为“突转”(peripeteia)。就在这一时刻,幸运的主人翁突然间遭难,这或许是经历了一场“发现”(anagnorisis);他发现了某种至关重要的和迄今不为人知的信息(15。1455b24ff。)。突转之后便是收场或结局,期间,早期引入的复杂剧情便逐渐得到阐明(181455b24ff。)。
这些见解通过不断举证实存的希腊悲剧予以说明,特别是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KingOedipus)。在本剧开头,俄狄浦斯享受着荣华富贵。他基本上是一好人,但命中注定具有暴躁冲动的毛病。这种恶习使他在一场扭打中杀死一个男人,使他轻率地与新娘成婚。后来“发现”他杀死的男人是他的生父,他婚娶的女人是他的生母,这便使他的命运“突转”,他因此自我放逐,离开自己的王国,在羞愧与悔恨中戳瞎自己的双眼。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使他能够应对柏拉图的抱怨,后者认为剧作家像其他艺术家一样,只不过是日常生活的模仿者罢了,而日常生活本身只不过是真实的理念世界的摹本而已。亚里士多德在比较戏剧与历史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经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即根据或然或必然的原则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历史学家和诗人的区别,不在于是用散文还是韵文写作——你可以把希罗多德的作品改写成韵文,但仍然是历史。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记述已经发生的事,而后者描述的是可能发生的事。因此,诗比历史更富哲理且更有意义;因为诗告诉我们带普遍性的事,而历史仅仅告诉我们带特殊性的事。(9。1451b5…9)
亚里士多德此处对诗和戏剧的论说,也自然适用于其他种类的创造性写作。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经历的许多事,都是纯粹偶然之事。只有在虚构小说(fiction)中,我们可以看到性格与行动所铸成的必然结果。
正文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论作(1)
福哇手机 更新时间:2010…11…2 7:59:12 本章字数:1267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论作
如果我们从创制科学转向实践科学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亚里士多德的贡献在于他所撰写的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著作。他的全集里包括三部保存下来的论著,即:十卷本的《尼各马科伦理学》(NiacheanEthics)、七卷本的《优台谟伦理学》(EudemianEthics)和两卷本的《大伦理学》(MagnaMoralia)。举凡对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发展感兴趣的人,都会发现这些文本是饶有兴味的。在物理学和形而上学论著中,可能会发现修正和重写的痕迹;而只有在伦理学论著中,我们发现亚里士多德有关同样论题的学说,是以三种不同的、几乎完整的话语予以陈述的。不过,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并未达成共识。
在亚里士多德逝世后的早期几个世纪里,后世作家并没有大量使用他的伦理学论著。对《优台谟伦理学》的引用多于对《尼各马科伦理学》的引用,后者实际上并未录入亚里士多德全集的最早目录之中。《尼各马科伦理学》是属于亚里士多德的真作还是其子尼各马科的作品,的确存在某些令人质疑的迹象。但不管怎么说,自从公元2世纪评注家阿斯帕苏(Aspasius)时代以来,人们几乎一直普遍认同《尼各马科伦理学》不仅是亚里士多德的真作,而且是三部伦理学著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在整个中世纪,自从古典学术研究复兴以来,《尼各马科伦理学》一直被视为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而且确实是其所有幸存著作中最流行的著作。
人们对于其他伦理学著作的看法相当不同。长期以来,《尼各马科伦理学》拥有广泛的读者,而《优台谟伦理学》则不然,即便在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学者中间,钟爱此书的读者一直为数寥寥。这部书在19世纪被视为伪作,故以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优台谟(EudemusofRhodes)的名义再版。到了20世纪,学者普遍赞同耶格尔(WernerJaeger)的看法,将《优台谟伦理学》视为亚里士多德的真作,但不成熟,后由写于吕克昂时期的著作《尼各马科伦理学》所取代。就《大伦理学》而言,一些学者追随耶格尔,否认其为亚里士多德之
《牛津西方哲学史英文版》 第12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