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348部分 (第1/4页)

大刀阔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セ髯刺��约毫⒓窗鸦鹂乩状锴谢豅PI模式。此时“猛禽”距苏-27也只有54千米了。令他困惑的是那些苏-27并未发射著名的AA-12导弹,他们的雷达至今也没有发现导弹的踪影。难道那些飞行员想搞近身格斗吗?令中校沮丧的是敌机在导弹启动弹载雷达后,都不再作规避动作,而是笔直地迎着导弹飞行,同时又在急速降低高度。只有苏-27能作此类高机动飞行动作,就是飞机轴线不变的情况下作升降或侧飞。17千米的距离,AIM-120C只需要飞行12秒钟,可是13秒后那24个目标还在他的雷达屏幕上闪烁,只有2个目标似乎急速地下降了片刻。48枚导弹的命中率几乎为零,他的1/3远程打击力量完蛋了。此时他的机群与对方已经接近到40多千米了,他稳定了一下情绪,当机立断命令再次发起导弹攻击,仍然是夹击。由于距离近了一半,2枚导弹的夹角大多了。于是又是48枚导弹疾速地向“苏-27”机群奔去。

谢尔曼中校完全搞错了。那24架敌机根本不是苏-27,而是我军的歼-6无人机。它们的任务主要也不是攻击“猛禽”,而是要截获F-22的电子信息。台军的飞行员曾经在台湾海峡上空上过一次当,误把歼-6无人机当作苏-27,但是他们没有向美军通报这件丑事。不过要骗美国佬也非易事,进行电磁伪装还算是比较容易的,翼尖、机腹下安装相应的角反射器,再经过仔细的测试调整就可以了。美军还有一套“非应答敌我识别”系统,最早是用在F-14“雄猫”上的。它不仅根据雷达反射波的图像来辨别目标的机型,而且根据目标飞行的动作来辨别。同样转一个湾,F-16与苏-27的动作差别就很大。那么歼-6与苏-27的差别岂不是更大,美国佬为什么不能识别呢?原来那些歼-6无人机安装了价值不菲的三轴变稳系统,可以模拟苏-27的不少动作。翼尖的“内斜视”干扰器是刚研制成功的,7个挂架上不仅有干扰器、模拟苏-27的机载雷达,更主要的是几台接收机,它们接收AN/APG77雷达在各种模式运行时的脉冲进行数字化处理后不仅记录在磁带上,而且通过“飞天”提供的高速数据链路发送到总部的电子战中心,供专家研究。只是翼尖下挂了2枚PL-12D红外影像寻的格斗导弹。

这些是无人机,地面操纵人员大胆地迎着“阿姆拉姆”飞了过去,他们根据挂载的雷达跟踪到的导弹图像,仔细地调整翼尖发射器的参数,使得战机偏在干扰形成的雷达反射面的一边。那些导弹得到的图像被极化效应放大了15倍的尺度,例如歼-6的翼展只有9米,在阿姆拉姆的雷达图像上有130多米,导弹当然是往中心位置撞击,并有近炸引信。只要战机不在中心,导弹就会脱靶,而且强烈的电磁干扰会令近炸引信失效。这些都在自己的靶场上以国产导弹或缴获的美制导弹作过试验,但是实际效果如何是只能通过实战来验证的。当然使用无人机付出的代价要小得多,尽管它们的改装费用每架高达4千万元,比起真正的歼-11可低多了,关键是飞行员不用冒风险。

无人机群中有4架是特殊的,是歼-6Z型的无人机。它们不像那些歼-6改装的无人机,而是在研制歼-6Z时同步研制的无人驾驶型编号为歼-6W,两者85%机体和装备是相同的。后者没有驾驶舱,换装了高性能的数据链、遥控装置和BW-2型三轴变稳系统。这次它们挂载了我军研制的最新型的微波炮WB-1吊舱,抓住机会来验证了。代价是高昂的,每架歼-6W连同挂载的设备价值8千万元呢,电子战不仅是高科技之战,也是烧钱的比斗。

高功率微波武器是利用定向发射的高功率微波束毁坏敌方电子设备和杀伤敌方作战人员的一种定向能武器。其辐射频率一般为1-30吉赫以上。它与激光武器的差别:它对目标的破坏是软破坏,造成破坏效应所需的能量要小好几个数量级;它射到目标的照射区远比激光射束的光斑大,因此打击范围大,对跟踪、瞄准的精度要求比较低;它能全天候作战,受烟尘等战场环境影响较小;此外,微波能穿过大于它波长的缝隙,对掩体内的人员和电子元件起杀伤和破坏作用。它的成本、使用、维护和保养费用都比激光武器低廉。

高功率微波武器的出现,把电子战推向更深层次。其特点是攻击性突出,范围更广、并能对设备和人员造成不同程度的杀伤。其作战性能与微波束的功率密度密切相关:0。01-1微瓦/平方厘米功率密度的微波束,能干扰在相应频段上工作的雷达、通信设备和导航系统,使其无法正常工作;功率密度提高1百万

《醒狮的佩戴忌讳》 第348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