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1/3页)
管他三七二十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这一过程中其主要原因应是胎料的应用,这就是说是用高岭土的质量问题,高岭土在元代从全国各窑的用土情况相比较,景德镇的麻仓土为最佳,其他窑地产的土就大不相同,差的多。所以烧制的瓷器也就不能和景德镇相比了。
后来因麻仓土的减少,在景德镇人们又用了尚高山的高岭土,这样人们就常常称瓷器用土为高岭土,而高岭土也是以景德镇产的为全国之最好,因此在各窑中都以能不能用上景德镇产的高岭土为荣,而高岭土的采用在明清也受到了官方的保护和限制,因为它影响着制瓷的好坏。在高岭土的内部含有很多元素,在制瓷中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的氧化铝,而氧化铝又是起到对制胎成形好坏和圈足滑润的主要成分。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第四届(1997)优秀科技成果评奖论文集中的获奖作品《论康、雍、乾瓷器造型艺术》一文中是这样阐述的:“元代采用了‘二元配方法’改变了过去的‘从单一的瓷石为原料’的制瓷方法,在元代‘二元配方法’可以大为减少烧制瓷器的变形弊病。二元配方是一种进步合理的方法,早在明(1364~1644)二元配方就得到了普遍应用,但元、明两代瓷器的制胎原料的配方中只采用及少量的高岭土。”
历史进入17世纪70年代以后,清初对原料配方有了一定的要求,在清初瓷器已接近现代的硬瓷,这里的高岭土的用量已达到配方中的一半。“胎土中的成分,由于高岭土的提高,烧成温度也必然随之增高,变形也随之减少。”这使瓷器的烧制产生了飞跃,对烧造的瓷器形体变化非常复杂,线条转折极其多变的,在造型上如:转心瓶,镂空熏炉、寿字壶、大件、小巧娇贵的物器也可以保证完成了。
这都是用高岭土的结果,不单高岭土在制胎中应用量上占50%,而且在清代对制胎的原料上也更加精细,淘洗的更好,使清代的瓷器白而致密,坚硬纯净,被称为“糯米汁”之称。
这就等于告诉我们在什么朝代用景德镇的高岭土,它的瓷器圈足就滑润,因为元代和明代以前用的高岭土低于50%,在20%~30%之间。所以这时的瓷器即使是滑润,也不会像清朝老三代康、雍、乾的瓷器的圈足如“糯米汁”,这是因为清代用的高岭土50%,这个标准再加上淘洗和修足的先进。才出现清代底足润滑如“糯米汁”之说。
其实我们可以从很多历史书籍和瓷器发展的书籍得到关于制瓷的资料,这些资料足以证明胎料对瓷器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元代成功的创造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的方法,是瓷胎内氧化铝的含量增高,这有利于提高烧成的温度并减少变形,使成品率提高,也使器物的釉面达到硬度的标准。这是《元代瓷器》一书的说法。
在《简明陶瓷词典》一书中关于麻仓土的解释是这样说的:“元代早期到明代万历之际用于制瓷的胎料是麻仓土,在万历以后用高岭山的粘土,称高岭土。”这两种土的基本成分是差不多,但又不是完全一样的,这证明从制胎原料上也是有它的时代差别的。制瓷工艺和制造出的瓷器也带来差别。实际在瓷器的露胎和接口处是有反映的,这两种土在制瓷上都是好土,但仔细看胎的露出部分就会发现高岭土(万历以后)的瓷器硬度高,细润。而万历以前的瓷器多滑润不细。在这一点不能用简单的一句话“和制胎的淘洗精度有关”来解释,因为在烧制中胎土的成分有微量变化时烧成的瓷器也会有微量变化,比如万历以后的火石红底和万历以前的比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说含铁成分不一样,在这一点上如果注意露胎处和接口处就会发现因胎土引起的不同、表现也不同、如万历之前的在接口处有火石红的很少。这说明在鉴别上我们要从根本入手,那就是用料制胎,用料工艺,只有这样在鉴别和判断年代和窑口上才更有说服力,也是科学的。
综上所述瓷器的发展史告诉我们瓷器的露胎部分滑润是如下原因造成的:
1.元代用麻仓土,明代万历以前也用麻仓土,但元代的制坯,修足不如明代的技术水平高,因此元代的瓷器底足是看起来粗糙,摸起来滑,到明代瓷器圈足和制坯都得到提高,就达到了看着好摸着也滑润。(但垫砂烧的如果砂粗,没有将砂磨掉时,手摸到砂粒时有挡手感。这时要注意的是别因为垫砂的砂粒误认为是假的。在明代万历前后的瓷器,底足的滑润也是不同的,这就是用麻仓土改高岭土造成的)。
2.从明代的万历以后因没有麻仓土,从万历后到清代用高岭土,在景德镇产的高岭土也是最好的瓷器用土,但到清代改变了元、明两代对高岭土的用量,即:由原
《古陶瓷鉴定专家张现峰》 第18部分(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