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部分 (第1/4页)
竹水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太后,垂帘听政之事如今不妥当,”文祥虚弱的说道,“垂帘听政乃是代行天子之权,可大行皇帝崩逝,嗣皇帝未曾归位,这天子之权自然就无从所得,臣以为垂帘之事不宜再行。”
《旧唐书高宗纪下》:“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塞尚阿反驳道:“母后皇太后乃是文宗显皇帝皇后,大行皇帝生母,垂帘听政乃是名正言顺。文宗显皇帝在时,就让皇太后代为批朱,参赞军政,大行皇帝未曾亲政之时,母后皇太后就垂帘十年,政务熟稔,如何不得垂帘?”
睿亲王德长才三十出头,正是脾气最暴躁的时候,他大声的反驳,“皇帝驾崩,天下无主,你这个人撺掇着皇太后垂帘听政,那岂不是把爱新觉罗子孙的位置摆到那里去了,文中堂说的清楚,没有嗣皇帝,皇太后拿谁的旨意去垂帘,我们爱新觉罗家的家事,要你这么一个旗下的奴才掺合吗!”
这话不仅皇太后听了大为皱眉,就连文祥也觉得十分没趣,什么叫“爱新觉罗的家事”,难不成这是说小门小户的立后之事吗?果然不仅塞尚阿大声反对,胡林翼也皱眉说道,“立后之事,乃是国之大事,如何算的宗室内务?睿亲王此言大谬。”
“更是轮不到你这个汉人说话!”睿亲王大声嚷嚷,他看了一眼宝座上面沉如水的皇太后,这才稍微低了语音,“这事儿,该是我们这些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定的主意。要我说,国朝的旧例摆在这里,按照‘国议’的规矩就成!”
“国议?”沈桂芬睁大了眼睛,喃喃自语,不敢置信的看着睿亲王德长。
“就是八王议政!”
财产上的均贫富和政治上的权利平衡成为落后的游牧民族的一大特征。三百多年前蒙古人有“布里尔泰会议”,努尔哈赤就开创了个“八王议政”,实质上都是由极少数的几个皇亲贵胄共同协议一些军国大事包括推举皇位(汗位)的继承人。所以在元朝初期和清朝前期,按照当时的“宪法”,皇帝(大汗)是没有独断专行的传位权利的,即使指定了继承人也要经过议会的选举才能成为合法的统治者。这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的雏形,皇太极时期正式出现了“议政大臣”的职名。皇太极有意识地抑裁大贝勒们的权力,并逐步提高议政大臣们的地位,当时奉谕参加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人,其爵秩资格已经降低为可以委派贝子级的贵族充任。这显然是为了吸收较低级的贵族参与军国大政以削弱八和硕贝勒的势力,并便于控制。清王朝统一全国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成员有较多的增加,皇族中除亲王﹑郡王﹑贝勒参加议政外,贝子及公一级也有参加议政的。议政大臣除满洲八旗的旗主和大臣外,六部满﹑蒙尚书也列为议政大臣。其它如皇帝的侍从官员──内大臣﹑侍卫,以及王﹑贝勒府中的长史﹑旗下闲散等,也有被列为议政者。汉军八旗的大臣等人也曾一度参预议政。议政处之权柄,远超明朝的内阁,和如今的军机处,不敢说可以行废天子之事,但是决定帝国的继承人,绝对是绰绰有余。
众人哗然,皇太后不免也大吃一惊,眯着眼看着睿亲王,这个似乎之前不声不响的铁帽子王,不用塞尚阿说话,朱学勤就大声反驳,厉声说道:“高宗实录说的明明白白:
‘国初以来,设立议政王大臣,彼时因有议政处,是以特派王大臣承充办理。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日召对,承旨遵办,而满洲大学士尚书,向例俱兼议政虚衔,无应办之事,殊属有名无实。朕向来办事,祇崇实政,所有议政空衔,著不必兼充,嗣后该部亦毋庸奏请。’毋庸奏请这四个字,睿亲王您不会不懂吧!”(未完待续。)
三十五、议政辅政(二)
沈桂芬博闻强记,《高宗实录》张口就来,“世易时移,未有一成不变之法,”睿亲王不屑的看了一眼沈桂芬,“本朝之前,未有皇太后垂帘听政,亦未有近支亲王主持军国大事!这可是都是本朝新创的,我只不过是旧事重提,把祖宗家法拿出来再论一论,如何不能使得?”
德长也不是白痴,这样的话说的清清楚楚,是的,同治一朝新设政局之制度,实在是太多了,太后垂帘,亲王秉政,外有总理衙门,内又有诸多部院新创,谁也不能用“之前没有”这样的制度指摘睿亲王的不是,再者,“议政王大臣会议”原本在清朝初设的时候就有此制度,绵延近两百年,看过《雍正王朝》都知道雍正皇帝的兄弟们就在这个会议上发难,要雍正皇帝好看,只是后来被怡亲王给化解了
《重铸清华笔趣阁无弹窗》 第366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