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章 科班出身皇后易,父尊子皇千古奇 (第1/2页)
君子以懿文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796章
科班出身皇后易,父尊子皇千古奇
总章二年正月十六
才过元宵,左相白侃便上书致老,李治极尽挽留不得,最终勉强同意。
但以白侃有大功于国家之名,下制晋封襄阳郡公白侃为申国公,依旧担任特进,俸禄照旧。
正月二十一日
右相裴炎紧接着上书致仕,李治不准,诏令其转任左相,却未加“同三品”,又以其定策有功,晋封其爵永清县男为河东县侯,以示嘉赏。
其子裴懿擢为太子舍人。
正月二十三日
没了右相,中书省的最高长官又变成了两位中书侍郎。
永隆二年(两年上元,两年忆圣,两年龙佑,自上元二年起历经五年。)
因为李治已经七十五岁高龄,因此国家大政几乎委于太子李贤,但依旧耳清目明,看出了皇后武氏的强势。
吏部考功郎中苏味道授任中书舍人。
甚至不惜得罪生母武皇后,请求允许被武皇后废黜杀害的萧淑妃之女出嫁。
同时百官服丧三十六日,亲书《睿德记》缅怀李弘,碑石树立于陵墓之旁。
侍御史、弘文馆学士李峤转任兵部侍郎。
李贤引以为重宝,甚至多次拜访白颖,想要拜他作为自己的少傅,甚至征辟他为三品大员。
李弘生性纯良,自入住东宫后多有善行,加之仁孝,深得李治喜爱。
之后的几个大事件,也并没有激起什么动荡来。
上元二年四月(四年总章,两年乾封,五年咸亨,自总章三年起历经七年)
太子李弘随帝后出行洛阳,在合璧宫绮云殿猝然离世,享年二十四岁。
但在李治的强力手段下,争斗仅仅局限在可控范围内。
李治曾多次表扬李贤“政务之余,能够专心精研圣人经典先王所藏书册都能研讨精华。好善正直,这才是国家的希望,深得朕之所怀。”
东海大儒白颖入京,为李贤献上一篇《治学疏》。
上面不仅陈列了如何促兴大唐内部的文脉,还讲了如何攫取属国的文脉。
看着白颖出走长安,再次回到东海的背影,李贤不止一次嫉妒琅琊王三兄弟,何以得到如此贤良的帮助。
朝中大臣都明白了,今后皇帝更加青睐科举出身的官员,于是一些以往还自得于家族荫任的官员当即改变了策略,加紧了对家族子弟经学的教育。
其中擢升从三品大理寺卿白望宗为正三品刑部尚书,加同平章事。
除了仁孝,李弘还善于治学,命东宫官员收集古今文集,得编《瑶山玉彩》,被李治收入兰台,下令奖赏。
随着年龄的上涨,李治愈发喜欢留在洛阳,于是常留太子于长安监国。
李治如此一系列人事安排跟上,使得白派因为白侃致仕所导致的急剧衰退的影响力戛然而止,保持在一个适中的位子。
所以哪怕武皇后不喜李贤,但他的太子之位也愈加稳固。
但都被白颖拒绝。
不仅向其兄长李弘学习,治书弘文,而且处理政务明确公允,广受朝廷内外所颂扬。
只是相较于白氏提前二十多年的布局,他们显得那样晚。
渝州刺史白云成右迁左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随侍朕右,规谏过失。
因为皇后、太子之位空悬,故而短时间内造成了后宫与部分朝堂的震动。
由此极得李治信任,多次在李治出行洛阳时监国。
而在偏远州县,则可以放开朝廷的限制,允许当地百姓自办学堂,这些地方的豪强为了出人头地,一定会大力兴办学堂,以培养乡人。
并以天子礼仪厚葬于洛阳郊区的恭陵。
如此不仅国家基层学堂数量猛增,还可以节省部分国家财政,亦能兼顾偏远地区,一举多得。
命大理寺少卿狄仁杰以少卿暂代大理寺卿一职,暂时署理大理寺一切事务。
同时,其后提拔的狄仁杰、韦安石、苏味道、李峤都不是大族出身,包括白望宗、白仕唐,都是以进士科初入官场。
同年六月,因为李弘无嗣,天子诏令武皇后次子,沛王李贤继立皇太子位。
李弘的逝世让李治打击甚大,不仅万分悲痛,还破例追加太子李弘为皇帝。
就连久居海州的当世大贤白颖,都多次出入东宫,与李贤商讨促兴大唐文脉一事。
《牧野之战发生于公元前多少年》 第796章 科班出身皇后易,父尊子皇千古奇(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