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7部分 (第1/4页)

你妹找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10年后,这件事真成了我的一个福音。说真的,我认为扫盲运动是大跃进年代做的唯一一件好事。1968年,我去北大荒,在养猪场工作了几年之后,越来越觉得孤独和迷们。似乎整个世界都行色匆匆,乘着时代列车,满怀豪情奔向前方,惟有我原地徘徊,坐井观天,寻不到理解,找不到知音。连父母都形同路人,他们的来信和报纸的社论一个腔调,大谈什么知识青年扎根农村大有作为。再加上我对自己往日的所作所为悔恨交加,一时间,万念俱灰,只觉得四面楚歌。

幸好还有老二姨不断给我写信。她的信总是很短,很简单,说她想念我,日夜盼望我回来,母女们能再团圆。这些信错字连篇,却温暖着我的心,赋予我继续生活的勇气。我简直不敢设想如果二姨当年那阵子没学会写信,我还能不能有今天,也许孤独和绝望早逼我走上自绝于人民的不归路了。

8 饥馑之年

1959年,天灾人祸席卷大地,大跃进不了了之。然而也有很多人把大跃进看作是这场灾祸的诱因。且不论孰因孰果,到了是年末,粮食突然严重短缺,猪肉、鸡、鱼、糖、点心、干果鲜果、罐头食品、菜蔬……,一句话,凡是可吃的东西,全都从货架上消失了。很快食物开始凭五花八门的票券供应,粮票、油票、肉票、鸡蛋票、豆制品票。糖票、烟票、布票、棉花票,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每一票证对城市居民的生活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

这些票券使整个社会发生了变化,钱不再是万能的了,我的曾祖父要是地下有知,准得气得再死一回。如今是没有票证,即便有大把大把的钱,照样什么都买不到。那么票又从何而来?是从人们的城市户口来的。一时间,派出所颁发的这张小小的白纸片儿,突然变作了无价之宝,城里人没有它简直没法生存。而农民却什么票也领不到,他们种了粮食除了养活自己,还必须向政府交售公粮。

全国各地的票券还不一样,河北省的粮票到了北京就不能用。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得人口流动越来越难,从大城市往小城市调还相对容易,要想从农村和小城市调往大城市,特别是调进北京和上海,简直难于上青天。这样一来,小老百姓就只好“安土重迁”,而各级政府官员则有了比以前更大的权力。

在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什么权力,什么自由,大家一时且顾它不上,怎样才能填饱肚子,成了人们最关心的问题。饥荒的年头,大伙儿的胃突然变作了无底洞。吃得越多,饿得越厉害。饥肠辘辘,共产主义的美梦也搁浅了。

有粮票在手,北京的成年人一个月能平价买上约莫30斤粮食,儿童的定量因年龄而异。除粮食之外,每人每月还能摊上小半斤肉、几只鸡蛋、4两油和若干豆制品,这些定量大多还得看供应的情况。

有些时候某些鱼和猪下水不凭票,到货就卖。这种消息在大院里通常传得比野火蔓延还快,邻居朋友奔走相告,人们抓起竹篮,一路小跑,马上店里店外就排起了几百人的长龙,长龙慢慢儿蠕动。二姨和我先轮流排,待得转了几个圈子,过了两三个小时,快到柜台时,我们俩便都加入进来老老实实排着,这样我们便能买双份儿。

排队我倒不在乎,即使是烈日炎炎,或是寒风刺骨,我最恨的是眼看就要排到二姨和我了,东西却卖完了。这时后边的人们都会懊丧得大呼小叫:“哎呀,怎么没啦!”他们会一个个走上前来,亲眼看到一只只筐子里的确空空如也,这才悻悻然离去。好在这种失望有个铺垫,食物快要卖完时,营业员往往会发出通告,让顾客有思想准备。这种场合,我会远远站在柜台外,估量一下剩下的货物,数一数排在前面的人头,只要有一丝希望,都会坚持到底。这时大家的眼睛都睁得大大的,决不让人插队。一有人动这个念头,我就嚷嚷:“自觉点儿,不许加塞儿!”没人会责备我不礼貌,我也觉得这么做没什么不对。

那时,我家已经不在大食堂搭伙了。食品供应这么紧张,在家二姨精打细算,自己做要好得多。其他人大概也这么想,往日熙熙攘攘的大食堂如今门可罗雀。邻居和朋友在大院里见面,常常交换关于饭馆儿的信息,哪家店炒菜的油水足些,哪家店的饭蒸得干些,吃了可以更耐饿。

“去莫斯科餐厅!他们卖高价蛋糕,不用收粮票!”

“上紫竹院活鱼餐厅!这几天那儿有活鱼!”

“清真馆更好,他们的牛羊肉给得多!”

“颐和园那儿有家小吃店卖人造咖啡,喝着跟真的一样,尝尝怎么样!”

下一个周末,父

《吃蜘蛛网会怎么样》 第7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