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小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尬摇⑹迪辔尴嗟木烤箍障唷�
在这个偈子中,“多闻”的意思是懂得很多佛法,不一定用耳朵听闻,也可用眼睛阅读和用心分析研究经典。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中,阿难尊者是多闻第一,他把佛在各个时段所讲的佛法都记得清清楚楚,被形容为“如瓶泻水”,从佛的口中进入阿难耳中,一字不少、一义不漏地全部承受。但他直到释迦牟尼佛涅槃时,尚未悟入智慧。
尚未成阿罗汉。可见多闻和智慧并无绝对的关系。只有多闻而无智慧,虽然身在光明之中,但好比没有眼睛,看不到光明,无从知道光明是什么?反过来说,有智慧而无知识、学问,只能说自己没有烦恼,但无法用智慧来帮助众生,这好比在黑暗之中,有眼睛却看不到东西,不知道佛法是怎么说的,不会说开悟的境界是怎么发生的。所以佛陀时代有些已证阿罗汉果而没有学问辩才的弟子,遇到请他们说法开示的场合,只好表现几下神通来感化人。可见有智慧而无多闻,多闻而无智慧都不够好。
。。
如法实践
如法应修行,非法不应受;今世及后世,行法者安稳。
——《大智度论卷十六释初品中埵梨耶波罗蜜义第二十七》
此偈是说,若合于正法的道理,应该照着去做,违背正法的观念,便不该接受;不论今生或来生,如法修行的人,都会获得安稳的心境。这四句话中,有四个名词是重点:如法、非法、行法、安稳。
一般人讲“如法炮制”,是依照正确方法炮制药材,才能使人药到病除。此偈是说照着佛所说的道理和方法去做,便是“如法”。“法”是指释迦牟尼佛所讲解除苦难的原则,便是从因果的事实而说有,从因缘的现象说空。佛所说的每一部经,都是为了适应不同时地及听众的情况而方便说法,从不同的角度谈同一个问题,或对同一个问题向不同的角度去发挥。因此,原则只有一个,修行法门则有无量。合乎此原则的道理,不论出于何人所说,都是如法;若不合原则,纵然大家说是佛法,也要视为非法。
佛法的原则是因果法及因缘法,佛法的实践是以戒定慧的三学为基准。“戒”是应该做的必须做,不该做的不得做;自利利他的事应该做,让自己产生困扰、让他人受到伤害的事不该做。“定”是心不受环境的刺激###而动摇,不受内外的困扰所影响,随时随处能使自己的心,处于安乐、安适、安稳的状态,不仅自安,也能安人,使得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的人,都能得到同样的安定。“慧”是既能提得起也能放得下,提得起责任,放得下权利,提得起是帮助他人,放得下是心无牵挂。放下以后,心中清清朗朗,提起之时,心中毫不拖累。此叫做如法。
“非法”,是身口意三种行为,不合因果及因缘的观点,违背戒定慧三学的基础。
如果照戒定慧的原则努力修行,便可避免、预防产生非法的行为,则今世后世都会得到利益。现生如法修行的人,身心会平安,即使环境不如意,有种种打击阻碍,但内心不会受影响而产生怨天尤人的烦恼。何况存善心、说好话、做善事的人,多半会受大多数人的欢迎、爱戴和信任。假如今生并未得到外在环境的回馈,也没有关系,还有无穷的来世、无限的前程。
“安稳”是安乐稳定,不受干扰,不愁得失,超越于善恶有无的解脱自在。
。 想看书来
剑及履及
闻诸妙道法,不能以益身;如是之过失,皆由懈怠心。
——《大智度论卷十五释初品中埵梨耶波罗蜜义第二十六》
此偈是说,如果你在听了很多微妙的道理,却对自己的身心没有多少帮助,问题就在于没有身体力行地照着去努力。
世间的许多知识分子,读了大量的图书,写了不少的文章,仅在贩卖学问,
口维生,光在坐而言,不能起而行,对人也许有用,于己等于无益。有些学佛的人,读了许多经论及祖师的语录,却不能开悟,也无法减少烦恼。懈怠不精进,能说不能行,是其关键所在。
此处所谓的“妙道法”是佛所说的离苦法、解脱法、成佛法,即是成熟众生的大乘菩萨法。有人听了佛法之后,如饥得食,如渴得饮,奋不顾身,全心投入,深怕时机难再。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很不简单!听到了宇宙人生的大道理,心境立即豁达,觉得死而无憾。可是对佛教来说,仅仅闻道又能悟道,虽也可以死而无憾,如能不死而将经验与其他尚未闻道悟道的广大众生分享,那就更好。作为一个菩萨,听了
《智慧100怎么修改时间》 第3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