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 (第1/4页)
管他三七二十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户是无法承担的。这些人分散经营,既效率低下,又没有强大的抗风险能力,一旦有个自然灾害,很有可能就造成歉收,甚至是食不果腹。但是,若是采取朱设计的这一套大农场经营方式,不仅有能力集中全国之力进行高投入,花大价钱打造出大水车、手压机、双马耧车等利器,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其抗风险能力也比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强的多,不说别的,就说有了旱灾,这些大水车完全可以顾得上田地的灌溉,使得军户不用眼巴巴地看着田地里的庄稼渴死。
而且朱元璋设计的这套军户制度,虽然看着很好,是士兵们平时为民,战时为兵,极大的节约了国家的养兵成本,以至于他逢人就吹嘘“朕养百万大军不费百姓一粒米”,但是这个制度也有很大的弊端,弊端就是人,具体来说是军官。明朝初期,纲纪森严,皇帝对国家的控制力很强,地方上的军户军官刚刚生根,还没有形成盘根错节的势力,因此对国家的法律很尊重,对皇命可以说是惟命是从。
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由于纲纪松弛,继位的皇帝不是特别给力,再加上那些军户的军官在一个地方时代生根,在地方上形成了很强很复杂的势力,跟历任地方官员都有勾结,因此他们就开始不拿国家的法令当回事,开始以各种名义侵占普通军户的土地,克扣军户的饷米,使得那些军户成了他们的奴隶,吃不饱,穿不暖,生计都成了问题,更不用说是打仗了。
所以,明朝中期开始,各地活不下去的军户就开始纷纷逃亡,到了明朝后期,一些千户所甚至只剩下了不到一百人,有的百户所竟然只剩下了一名百户在苦苦支撑。造成了国家兵源的严重缩水,以至于打个努尔哈赤那样的强盗居然连十万人都拿不出来,质量还是参差不齐,主将杜松的头盔居然被对方一箭射穿了,还怎么打?大明朝的资源都被那些当官的掏空了。
后世网上的一些满清吹经常说满清人用十万人的军队打败了明朝的百万大军,证明满清的那几个头子有多么多么了不起,满清的军队有多么多么善战,甚至有了“满人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样的奇谈怪论。某位知名的历史老师还经常在网上散发这样的言论,无脑的弱化汉族,吹捧异族,真不知道以他的节操和智商是怎么出名的,还好其微博账号已经被封了,再也说不出这种侮辱民族智商的话了,说不定真是冥冥之中明太祖显灵。
实际上,明朝末年的百万大军其实都是账面上的数字,实际远没有这么多,就像一个千户所账面上应该有一千一百二十人,而实际上能打仗的连一百人都没有。举例来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进攻北京时,崇祯十分着急的问京营总兵吴襄道:“你手下到底还有多少兵力。”吴襄拍着胸脯说道:“臣账面上还有八万大军。”
“那实际上呢?”
“实际上能打仗的只有三千人,这三千人都是臣的家丁,要让他们舍弃家业打闯贼,至少需要一百万两银子的开拔费作为补偿。”
全部家当加起来只剩不到七万两银子的崇祯听到这句话就去上吊了。
从戚继光开始,明朝就开始募兵了,因为军户已经不堪使用,而花钱雇人当兵的成本又是十分巨大的,不仅要购买打造盔甲、器械,还要给人发工资,据史料记载,按照戚继光的标准招兵,招三千人一年至少要花十八万两银子,这对当时的明朝绝对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这还是嘉靖时期的价格,到了明朝末年,招兵的成本就成倍的向上翻了,尤其是辽东地区,因为当兵的危险系数实在太大了。
根据熊廷弼给朝廷上的奏折记载,之前在辽东募一人当兵只需要七、八钱银子,自从后金崛起之后,给两三两银子都没人愿意干,因为死亡的系数太高了,谁也不愿意死。
在朱看来,朱元璋制定的军户制度是国家招兵成本最低的方式,他必须坚决地让这个制度有效的运转下去,因此他一改朱元璋制定的军户自给制度,将他们集中起来,编入自己的大农场中,并且以工资加绩效的奖励方式给他们发工资,不再授予土地。
这样做一来,可以集中国家的力量,进行规模化经营,高投入,高产出,提高农业的抗风险能力,确保农业每年高产、增产。
二来,每个人发多少工资都是规定好的,都是与实际工作绩效、工龄相挂钩的,明码标价,任何人不得克扣,若是出现克扣现象,已经查实,严惩不贷。因此,朱的军户们虽然没有了土地,但却变成了国有大农场的职工,每个月都有固定工资拿。而且,由于大农场的生产方式效率很高,朱给他们的回报也很丰厚,只要
《回到明朝做王爷完整版》 第138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