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20部分 (第1/4页)

老山文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1954年,中国鱼雷快艇部队的作战和训练完全遵循苏联红军条令条例,甚至到了机械照搬的地步。当年快艇第三十一大队在浙东高岛设伏“太平”号,海面4级风浪,马冠三严格执行苏联海军条令规定,鱼雷快艇只能在3级风浪以内出击,坚决不同意顶风浪出海作战,屡屡坐失战机。

1958年9月1日,面对海上波涛汹涌,天翻地覆,上级仍要求艇队全速出击,至少击沉“美坚”号登陆舰,力争击沉两艘敌舰。当时思考问题的角度已经全方位政治化,只要能达到确保封锁金门,严惩台湾和美国,支援中东斗争的政治目标,其他的客观条件全不在考虑之内。

如是,厄运也就顺理成章地降临在波浪滔天的航线上,双方都经历了一次生与死的劫难。

20时52分,镇海观通站在距离27海里上发现护航运输编队呈单纵队向金门航行。编队顺序为,“江”字号、“永”字号、“江”字号、“美”字号。岸上指挥所决定立即出击,不让这支编队进入料罗湾。

执行这次海上作战任务的部队,包括鱼雷快艇第一大队6艘快艇(舷号为103、105、174、177、178、180),护卫艇三十一大队3艘75吨级护卫艇(舷号为556、557、558)和4艘50吨级护卫艇。镇海指挥所统一指挥,仍旧沿用岸上雷达引导鱼雷快艇实施海上突击,在护卫艇和岸炮掩护下,鱼雷快艇为主要打击力量,护卫艇作为保障兵力。

张逸民在率队出航前接到舰队作战处打来的电话,内容是:海上风浪很大,但这是中央军委的命令,一定要干掉“美坚”号。

19时10分,7艘护卫艇由厦门启航。21时20分,6艘鱼雷快艇由虎屿启航。22时03分,各艇群分别由待机点出发,计划在料罗湾以东5海里发起攻击。张逸民回忆,当时正是两次台风的间隙。8月31日台风刚刚在汕头登陆,下一个台风已经又到台湾,海上风浪七八级。他从来不晕船,打海南岛时都没有晕,但这一趟晕船了。

当时,鱼雷快艇编队顶着滔滔白浪一出厦门就被外面敌占岛上守军发现,炮弹纷纷落在两舷周围,航道被封锁。形势明明白白告诉张逸民,这一仗已经没有了“突袭”,只有强攻。编队一路突围到达梧屿,他用当地电话向支队领导报告了海上情况,请示风浪太大,能否不跑高速。对方迟疑片刻后,无奈地说:“没有办法呀,你还得按规定跑。”他电话没打完就离开,周围都是落下来的炮弹,打电话也是在冒着生命危险。

艰难地行驶3海里后,艇队到达镇海角。

众人停下来还没喘口气,命令下来,立刻出击。当时上级规定的航速为36节,用老艇员话讲,纯粹是“破坏性航行”。编队在风浪里跑了两分钟后,张逸民用艇载超短波电话请示能否降低航速,得到回答是:“执行命令!”

咬牙往前跑了10分钟后各艇实在坚持不住。他再次请示,明确说:“再用这个速度跑下去部队就拖垮。”得到的回答仍然是四个字:“执行命令。”

36节速度上又跑了40分钟。他在回忆录中写道:

实在是艰难呀!艰难到什么程度?我已经坐不住,必须用胳膊紧紧抱住桅杆,后来发现隔着出海服,呢子服,许多层衣服,抱住的地方皮都磨没了。屁股底下一颠一颠,颠得皮开肉绽。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就像北方农村大车毛了(车惊了),在横垄地里狂跑能把人颠下车。眼看我们跑到地方,忽然又接到命令,让我们停止前进返航。我当时心里忽悠一下,心想:费这么大劲跑到这里又返航?反正这一仗肯定要打,是不是可以不返航原地待命。回答是:“不行,立刻回镇海角!”我在返回途中没再听它的,用航速24节。即使这样,还是很颠。

快艇编队一路颠簸返回镇海角,刚刚要憩,命令又到了:出击。航速还是36节。但是这次航向改变,上次航向90度,这次航向75度,说明敌舰更加靠近料罗湾,如果不及时赶到发起攻击就可能进港。

。 想看书来

“9·1”海战(3)

艇队再次出击。海面狂风大作,鱼雷快艇忽而举上数丈高浪峰,忽而埋入浪谷潜水航行,差不多溃不成军。张逸民只好再请示减速。得到回答加了两个字:“坚决执行命令!”他对身边的政委说:“完了,今天要砸锅了!”

忽又闻命令,航向角改为50度。

艇队刚刚改变航向角,再接到命令,航向改为120度。

这样频频改变航向角让编队叫苦不

《新中国海军将领》 第20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