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闪啊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坚固的门窗,但它们只在刮大风下大雨天气恶劣时,才拿出来使用,平时都被小心地收藏起来。相应地,日本的城市也没有城墙,房屋和地皮多数情况下不存在明显的界限。
日本人重融合、轻界限,俳句大师松尾芭蕉曾写下“空寂若无籁,惟闻阵阵蝉鸣,声声沁磐石”这样的诗句,在他笔下寂静的气氛似乎渗透了坚硬的岩石,弥漫开来。
用若有若无的界限规划出空间,是日本传统的空间设置手段。日式的房屋、房间,甚至日本古老的城市,并不具备与外界隔绝的功能,日本的走廊在屋顶之下,却又延伸到墙壁之外,正所谓“内中有外”。日式建筑喜欢采用“借景”的方法,营造美感,把家外世界的美景,作为自家庭院的一部分,这就是“外中有内”。建筑的风格反映出日本人独特的思考方式——“内外互渗”。
日本的社会也像他们的建筑一样,呈现出一种开放式的姿态,外部世界可以轻松地渗入至内部世界中来,这让内部世界中的人,对待渗透进来的外部力量,也能抱着相对平和的姿态。日本历史上虽然有闭关锁国的时期,那也只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作为一个国家,在敞开心胸接纳外国文化时,若没有足够强的力量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就有被外部颠覆的危险。
无疑,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善于接受他国文化的国家之一,一旦发现了外部世界的优越之处,内部世界便会表现出积极的接受姿态,因此外国的好东西,总是能够迅速地渗入日本社会,为日本人普遍接受,而在日本国内,统治者的命令又总能得到人们的广泛响应。因此,与其说日本人天生擅长接纳外国新知,不如说日本的社会结构有助于人们接受外来的东西;与其说日本人天生心齐团结,不如说日本的社会结构有利于凝聚众人的力量。
。 想看书来
四、“能力主义”与“年龄主义”(1)
以年龄来标示社会地位高低,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行为规范,在日本的一些领域里是作为一种制度被固定下来的。在现实社会中,人的社会地位、身份、性别等凸显在人际交往之中,长幼似乎在多数情况下并不直接表现出来。但是在日本,年龄仍然是显示社会地位的强有力的标志,年轻人有对年长者表示敬意的规范。
日本文化深受中华儒家文化影响,长幼有序,尊师重道的儒家社会秩序观念也深深扎根在日本人心中。曾被列为日本企业成功关键的管理制度“年功序列制”,即工资和职务随着员工在本企业的工龄的增加而增加的一种制度。如果工龄短就不能担任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如股长、科长之类的。这种企业管理制度在员工的收入上也有所体现,被称为“年功薪金制”,按工龄的长短来制定工资。
日本企业的正式员工,从进公司之日起,每隔几年职务就会提升一级,工资待遇也随之增长。在企业的时间越长,职务和收入也就越高。员工的待遇也有一个特点,40岁以前增长缓慢,50岁以后增长快。到了退休年龄,公司一次性发给“大红包”,少则几百万,多则几千万。这种企业管理制度下的员工,不但忠贞不贰,还特别团结,企业员工内部的窝里斗也极少出现。当然,这种企业管理方式存在着弊端,“熬年头”的倾向越来越严重。
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有人指出,这种方式必须以经济高速增长为依托,一旦经济陷入低迷,难免走进死胡同。90年代以后,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日本经济持续下滑,企业也不得不忍痛裁员,有近9万人离开了效力多年的企业。面对这些情况,不少人认为企业内“年功序列制”正在走向崩溃。但是实际上,当时日本企业在面对危机处理时依旧没有脱离其传统的思路。当时那些50岁左右的就职者和曾经的“窗际族”只不过前往中小企业就职而已,上了年纪的企业员工仅仅百分之几被企业裁员,这小小的数字比例还不能说明年功序列制的崩溃。
在日本,尽管现代大学生和研究生的能力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但是这些人初出社会之时,还是很难看到他们作为部长、科长等职位进入到大公司的例子。而在西方国家,工商管理学院毕业的研究生很容易进到大公司,并担任重要的职务。
日本企业不重视能力、只注重长幼资历的制度只是社会制度的一个缩影。在日本的学校中也存在这种只重年龄,不重能力的年级划分制度。少数人认为应该按能力划分年级,毕竟同一个年级里的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发育不同,但是按照能力划分等级在现实中的可行性是非常低的。这种现象并不单纯是学校的固有制度造成的,学生从小
《罪与罚主演日本》 第12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