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1/4页)
绝对零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讨蟹腹�拇砦螅�盟��尤鲜兜搅苏獗臼榈募壑怠�
当所有的写作工作结束之后,李沫思为自己的心血之作取了一个酝酿已久的名字:《没人替我们成长》。中国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丁宝坤教授是这本书的序作者,当沫思拿着厚厚的书稿找到她时,她被书的名字深深打动了,“独立、自信、深刻而坦率,确实是孩子真实的声音。仔细想来,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家长,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们都不可能代替孩子们的成长,无论我们的愿望多美好,期望多高,理性多伟大,路,还是要靠孩子们自己去行走。”
“独立、自信、坦率”,这何尝不是我们的主人公独特个性的写照。就这样,一本《没人替我们成长》出版了,用母亲的话说:“这本书的重要意义在于,案例中所涉及的青春期的各种问题及心理咨询师的点评,使沫思处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重角色之间,她所遇到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她从小就将自己定位于世界公民
每个有活力的孩子都曾经梦想成为伟大的人物,李沫思也不例外,她最初的理想是当一名伟大的外交家,做世界公民。与很多人不同的是,这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梦想,它影响着李沫思人生中每一次重要的选择。
刚刚考入东北育才学校的时候,学校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决定哪些学生去日语特长班。日语特长班,顾名思义,就是把日语当作特长来学习,而其他科目仍然与其他班级相同并保持一样的进度。日语班学生的负担很重,而且进入日语特长班往往意味着要去日本留学而不能参加国内高考。考虑到学业的负担以及今后的发展,有些家长都想为孩子转班。在填报志愿的时候,父母希望沫思报英语特长班,这一方面有利于高考,另一方面还可以强化英语,有利于将来去英语国家留学。但李沫思却坚持报日语特长班,她认为自己各方面基础比较好,有精力再学一门外语,一来能够向外交家的条件靠拢,二来增加了自己将来去名校留学的砝码。事实证明李沫思的选择是很有前瞻性的,此后她被耶鲁大学录取,也与她能够熟练掌握多门外语有着直接的关系。
让孩子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8)
广泛的涉猎和外语的学习,拓宽了李沫思的视野,她从小就将自己定位于世界公民。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遇了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象征美国光荣与梦想的世贸中心双子塔在全世界的注视中轰然倒塌。当时正读初中的李沫思和同学们一起,通过电视看到了那如好莱坞大片一般戏剧性的一幕,很多孩子发出兴奋的尖叫和呼喊,而她却悄悄地走出了教室,来到美国外教的办公室里,对外教说:“我对美国人遭遇这样的不幸感到非常难过。”听到沫思的话,美国老师流下了伤心的眼泪,她说,作为一个美国人,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没有安全感。
面对这种突发事件,初中时代的李沫思能做出这样的反应,说明她从小就将自己定位于世界公民。
2003年,东北育才学校高三年级学生###叶被耶鲁大学录取,虽然别人并没很在意,但李沫思却记在了心上,这给了她极大的鼓舞,她的目标越来越明确:将来一定要上“耶鲁”。
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日语特长班的学生可以选择转到高考班,参加国内高考,李沫思面临了人生中的又一次选择。是考国内名牌大学还是申请国外名校,究竟哪一条路更适合自己?母亲和女儿一起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沫思爱好广泛,想像力强,有创新意识,语言能力强,有好的组织能力。国内名校录取以一张考卷定终身,沫思的优势无法完全体现出来。而美国大学的录取,除了学习成绩之外,还要考虑其他素质,大学鼓励个性发展,录取考虑班级的多样性,专业的选择是在选修多门课程之后,与指导教师商议决定”,这对于兴趣广泛、喜欢自由发展的李沫思来说无疑是非常适合的。
经过认真的考虑,李沫思决定留在日语班,申请国外大学。但是,如果申请不到奖学金,四年一百多万人民币的学习费用家里是很难承受的,要想出国读书,李沫思只能靠自己的努力。这样的决定也许是孤注一掷的,但“耶鲁”是她的梦想,只要有希望,她就愿意去尝试。
备考国外大学的那段日子
目标确定之后,李沫思开始为自己制定计划并按步骤实施:上网查阅或邮寄资料,了解美国名校的录取要求及各个大学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准备标准化考试;创造机会和条件表现自己,为申请美国名校做准备;准备申请大学所需的材料。母亲说:“那一年是沫思进步最快的
《带领孩子走进世界名校》 第22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