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8部分 (第1/4页)

桃桃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抢锸慷嗟轮赋觯�

每个非复合词意指实体(ousia)、多大、哪类、与某物相关、何处、何时、姿势、穿着、动作、承受。举例来说,实体,如人、马;多大,如四尺、六尺;哪类,如白色的、有教养的;与某物相关,如两倍、一半、大于;何处,如在吕克昂、在市场;何时,如昨日、明日、去年;姿势,如躺着、坐着;穿着,如穿着鞋、披着甲;动作,如切割、焚烧;承受,如被切割、被焚烧。(41b25…2a4)

这段话内容紧凑,隐义甚多,一直得到反复的评注,多个世纪以来产生了巨大影响。这10种由简单表述法所指的东西,就是赋予本书名称的范畴(categories)。亚里士多德在这段话里以一套性质不同的词语来表示范畴:名词(如“实体”),动词(如“穿着”),疑问词(如“何处”、“多大”)。后来,用几近抽象的名词来表示每一范畴已然成为习惯:实体(substance),数量(quantity),性质(quality),关系(relation),场所(place),时间(time),姿势(posture),穿着(vesture),主动(activity),被动(passivity)。

什么是范畴?亚里士多德列举范畴的目的何在?至少可以说,他所做的一件事就是列举10种不同的词语,这些词语会作为有关个体主词之句子里的谓项。譬如,我们谈论苏格拉底时,可以说他是男人,身高5尺,为人明智,比柏拉图年长,公元前5世纪生活在雅典。在某一特定场合,他的朋友会谈论苏格拉底,会说他坐着,身披斗篷,正剪一块布料,正在晒太阳。显而易见,与《前分析篇》里的格式化命题相比,《范畴篇》里的这些教义,为研究各种陈述留下更多空间。

正文 《解释篇》与《范畴篇》(3)

福哇手机 更新时间:2010…11…2 8:01:53 本章字数:1169

无论怎么说,该文本表明,亚里士多德不仅仅是在划分各种词语或语言碎片。他认为自己所划分的是超语言的实在体,这些实在体是与表示它们的指号相对立的能指之物。在后文第六章里,我们将会探讨范畴学说的形而上学意义上的蕴涵。不过,有一问题必须马上予以解决。假如我们顺应亚里士多德的引导,我们就能轻而易举地对“苏格拉底大腹便便”和“苏格拉底要比梅勒图斯明智”之类句子里的谓项进行范畴分类。但是,我们又将如何谈论这类句子里的“苏格拉底”呢?亚里士多德所列的范畴似乎是针对谓项而非主项。

在《范畴篇》接下来的一节里,亚里士多德就此给出的答案如下:

实体,在严格意义上说,具有远胜性和根本性,既不表述一个主体,也不存在于一个主体之中,诸如“如此这般一个人”,如此这般一匹马。

第二实体是指包含第一实体的种(species)与属(genera),因此“如此这般一个人”包含在人这个种之中,而人这个种又包含在动物这个属之中。所以,人与动物被称之为第二实体。(52a11…19)

当亚里士多德说到这段话里的主体时,他显然不是在谈论一种语言表达,而是在谈论这种表达所代表的东西。正是苏格拉底这个人,而非苏格拉底这个词,才是第一实体。现在看来,位列范畴名单之首的实体是第二实体:所以“苏格拉底是人”这个句子断言的是第一实体(个人)所属的第二实体(种)。当亚里士多德在这段话里将第一实体与占据主项位置的东西加以对比时,他是把占据主项的东西当做由其他范畴里的谓项所陈述的东西。如此一来,如果“苏格拉底是明智的”这一陈述是真实的,那么,苏格拉底的智慧就是苏格拉底所具有的东西之一(参阅21a25)。

亚里士多德逐一分析和讨论了他所列举的那些范畴。有些如实体、数量与性质讲的多;有些如主动与被动谈得少;而其他如姿势和穿着则没有提。所详谈的逻辑要点是为了明确区别不同范畴。譬如,质有度的区分,而特定的量则不然:一物可能比另一物更黝黑,但一物不可能比另一物更四尺长(76a19;810b26)。在各个范畴内部,还可以进而划分出种种亚类(subclasses)。譬如,存在两种类型的量(离散的和连续的)和四种类型的质,如亚里士多德的下列例子所示:德性,健康,黑暗,形状。只因他用来区别这四种类型的标准并不完全清晰,从而使读者疑虑一个特称词项是否可以出现在不止一个亚类中,或者说,是否可以出现在

《牛津西方哲学史笔记》 第18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