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23部分 (第1/4页)

不言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影响力,收视率吗?OK!我到时会把王蒙、王安忆、张抗抗、梁晓声都请来助阵,那场面大不大?上层人士已然面露惨色,呆立不动了!我一个华丽转身,潇洒地离开。此刻,我清醒地知道,这次节目百分之百通过了。

终于迎来了宗璞那期节目的录制。当日,云南、吉林两家电视台联合采访她,所以一路跟拍。大队人马簇拥着宗璞来到演播室,眼前的摄像机比平时多了一倍,简直天助我也,瞧这庞大阵式,给那些说她影响力不大的言论一记重重耳光。我底气倍增,用宽厚嘹亮的胸腔发音开场。

一切都顺利地进行着,考虑到宗璞老师年事已高,身体欠佳,访谈很快便结束了。那天正好是2005年高考日,而我邂逅宗璞这个名字,也是自己高考前的模拟做题,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联系、一次巧合、一种缘分。真的特别有意思。

节目还出现了一个小小的花絮,让我当场猛然警醒,下场陷入沉思。我问她:“您刚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这个奖可非同寻常,它之于中国就好比‘诺贝尔文学奖’之于世界,当你站在领奖台上是怎样一种心情?激动吗?兴奋吗?”在我看来,这个问题再普通不过,很多主持人在嘉宾获某项殊荣后都会这么问。

她回答得干净利落,没有丝毫迟疑,平静地看着我,不紧不慢地说:“没有什么可激动的。”这个意料之外的甚至带着点冷调的声音,顿时呛得我哑口无言,因为她没有按照我预期的语境,没有因循大多数人的思维惯性说话,甚至连日常礼节性的附和都没有。场面迅速降温,冷了几秒钟,她接着又补充到:“得不得奖无所谓,当然得奖是好事,那是对过去工作的一种评价,也是一种鼓励。过去的已经过去,前面还有许许多多没有做的事,那才是更重要的。”

“前面还有许许多多没有做的事,那才是最重要的。”这句话意味深长……

宗璞获“茅盾文学奖”的小说《东藏记》,是她长篇巨著《野葫芦引》全四卷本的第二卷。抗日战争爆发后,9岁的宗璞随父亲冯友兰自北京南渡昆明,在西南联大度过了八年时光。这段铭心刻骨的亲身体验成为她创作《野葫芦引》的丰富素材。长篇从1937年“七七事变”写起,刻画了西南联大师生们身受亡国之痛、流离之苦,却依然以国家命运为己任的民族气节和精神品格。

她不在乎“茅盾文学奖”(3)

1988年第一卷《南渡记》出版,由于丧父之痛和疾病催折,十余年后的2001年,才终于等到第二卷《东藏记》出版。第三卷《西征记》缓慢启动又停止,还有第四卷《北归记》。宗璞为种种家务,为自己的身体,为丈夫蔡仲德先生的去世,饱经家事变故三松兴替,一再停笔,一停几个月,甚至经年。

“人道是锦心绣口,怎知我从来病骨难承受。兵戈沸处同国忧。覆雨翻云,不甘低首,托破钵随缘走。悠悠!造几座海市蜃楼,饮几杯糊涂酒。痴心肠要在葫芦里装宇宙,只且将一支秃笔长相守。”这首自述生平的散曲,唱出了她一生的执着、顽强和艰辛。

一个经历过大是大非,体验着沉浮起落,参透了人生境遇的古稀老人,怎么会随随便便被区区“茅盾文学奖”一叶障目呢?

她以童年就注入的精神血脉,以家族遗传给她的温婉沉静,以与父亲酷似的目光和神态,迎接着生命长河中的一波又一波,慢慢地接受,慢慢地习惯,完成着未完成的事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没有抱怨,没有急躁,永远是那样的精致、优雅、气定神闲。

那期节目已经整整过了一年。今天,又是新的高考日,我再一次想起了宗璞老师!

。 想看书来

单纯的失误(1)

在新一届的“中国电影百花奖”颁奖典礼上,我再一次看到了宋佳老师。

宋佳长发飘逸,穿着一件灰蓝色的晚礼服,风姿丝毫不减当年。曾经蝉联两届“百花奖”影后的她,今天是作为颁奖嘉宾来到杭州的。

这还是半年以来,我第一次在电视机前面对她,心情不自然地有些复杂。半年前的一件事情像溪水一样顺着时间流到了我眼前。

那天晚上十一点多,手机响了,是宋佳老师打来的。我还没来得及说老师您好,对方就抢先开了腔:

“小玮,你怎么把我准备去美国的消息泄露出去啊?”宋佳首先甩给我一个疑问句,语气非常急促。

“没,没,没有啊,我没有泄露呀。”我当时有点慌张,不是因为宋老师正在责问我,而是担心自己确实在以前某个时刻不

《玮哥》 第23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