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3部分 (第1/4页)

打死也不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似乎自他之后,人们便往往喜欢拿张爱玲与鲁迅作比,认为鲁迅是时代的旗手,是伟大的作家;而张爱玲则只反映身边的生活,够不上“伟大”。

2000年10月下旬在香港举行的“张爱玲与现代中文文学”国际研讨会,第一场讨论的话题便是:张爱玲是否已经成为鲁迅之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又一个“神话”?研讨会由岭南大学中文系主办,召集人是刘绍铭、梁秉钧和许子东。在第一场学术讨论会上发言的有郑树森、王德威、温儒敏、刘再复、夏志清和黄子平。刘再复认为“这两位文学天才,一个把天才贯彻到底,这是鲁迅;一个却未把天才贯彻到底,这是张爱玲。张爱玲在去国后丧失艺术独立性,成为‘夭折的天才’”。

4

《倾城之恋》的求真,不仅仅在它对于战时香港的情景再现,更在于张爱玲寄予文中的那份深深的孺慕之情——小说里的白流苏是一位28岁的离婚少妇,这同张爱玲母亲去法国是一样的年纪;她第一次去香港,所看到的情景是张爱玲看见的;她住在浅水湾饭店,是黄逸梵住过的;她在战争中的所闻所见,所想所为,也都是张爱玲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张爱玲后来一再地把《倾城之恋》搬上话剧舞台,又想改编电影,但未如愿,可见她对这部小说的喜爱。

——是邵逸夫替她还了愿。

1984年邵氏的关门之作便是许鞍华导演的《倾城之恋》。当时浅水湾酒店已经拆了,许鞍华就把酒店阳台那部分搬到清水湾邵氏片场重新搭了起来,昂贵的

投资扔出去,剧本也已经搞定,就要开拍了,才想起来版权问题尚未解决。后来到处找到处问,终于找到张爱玲在香港的好友宋淇,这才得到了授权。

2006年《倾城之恋》的话剧再次重排,男主角是当年金像奖影帝梁家辉。梁曾在《情人》中有出色表演,从此奠定影帝地位,他演范柳原,应当是扛得起的;女主角名不见经传——罗兰之后,再无白流苏了。

张爱玲也曾经试图把《金锁记》搬上银幕,剧本都已经做好了,导演是桑弧,女演员也预定了张瑞芳,1947年12月上海文华影片公司还打了广告出来,影片却终未拍摄。后来出国的时候她未能把剧本带出来,也不知道如今那本子流落在哪里?

第五章 劫后余生录(8)

——这一次替她还愿的是但汉章。

但汉章的《怨女》是我认为所有根据张爱玲小说改编的电影中最好的一部。由夏文汐主演,道具细节十分考究,演员发挥得也大开大阖,淋漓尽致。最记得银娣在庙里向三爷陈情的一幕——没有尽头的重门叠户,卍字栏杆的走廊,两旁是明黄黄的柱子无止境似的一重接一重。他从那柱子的深处走来。她在那柱子的深处站立着等候,有心不去看他,可是眼睛出卖了心,满脸都是笑意,唇边盛不住

了,一点点泛向两腮去,粉红的,桃花飞飞,烧透了半边天。非关情欲,只是饥渴。生命深处的一种渴。

说是但汉章把《怨女》拍到一半,才发现这是根据《金锁记》改写的,而《金锁记》其实还比《怨女》的故事更好。然而已经开机,总不能把拍过的片子都作废,只得尽量把后半部的故事往《金锁记》上靠,将彼此的意向融合。所以夏文汐可以说是七巧和银娣的两位一体。也许这也是人物形象特别饱满的一个缘故。拍完之后,但汉章觉得色彩方面不尽人意,想在美国重新冲印,可惜壮志未酬身先死。

后来大陆电视连续剧《金锁记》也是多少将两部小说各取了一些题材,然而宣传稿里却一再强调编剧把三万字小说改编成二十几集电视剧是多么的伟大,完全不承认《怨女》的十几万字,不禁令人蹙眉齿冷;而且戏里把曹七巧与姜季泽演绎成一段曲折婉约的爱情故事,也完全失了作品的原味;整部戏,就只有程前演的姜伯泽还可以看一点,许是因为原著里关于大爷的描写甚少,演员发挥余地反而大的缘故吧。

其实张爱玲笔下从来没有完整的人,也从来不想写绝对的浪漫故事,范柳原与白流苏的结局算是美满了,也是因为炮火,炮火促成了一对乱世夫妻,可并不是神仙眷侣。

还有一部侯孝贤导的电影《海上花》不可不提,这是台湾电影在我心目中唯一可以和《怨女》相媲美的。

这故事不是张爱玲的,但她曾呕心沥血将它译为白话本,而电影开篇字幕,也端端正正写着:《海上花列传》,韩子云原著,张爱玲注释。可见与张爱玲不无关系。编剧朱天文,更是一位超级

《张爱玲传奇一生电视剧》 第13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