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27章 邛都(上) (第1/3页)

花无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建昌,大明四川行都司所在。

上次张七来时打的是大明的旗号,而城中是冯双礼主持大局,故此能够畅通无阻,但这一次就不同了。

其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省的行都司所在,也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

其北、东、南有大山阻隔,海拔还都在两千米以上,西南紧挨着的则是邛海,一处大山中的湖泊所在,只有正西有缺口向外沟通,不过又有宁远河由北至南流下,实乃形胜之地,兵家必争之地。

这里也是历史上诸葛亮七擒孟获所在,获胜后重设越嶲郡,郡址就在邛都。

其向西的出口只有两里左右,南北两侧各有山势可依,以前从贵州窘迫至此的冯双礼自然没有能力在这两处设置营寨,但清军占据后自然恢复起来了。

不过,在宁远河与出口之间还是有一处东西宽约六里的平地,这里,千百年来大战不知凡几。

马承嗣今年二十五岁了,作为老回回马守应的孙子、“锦马超”马超的儿子,他的身上承载着革左五营的所有希望。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但凡一个集体,总会有小圈子出现的,像张七的部队就十分复杂,大致来说又分为几个部分:

蜀王刘文秀余部,包括冯双礼建昌残余明军,文武官员包括曾雪麟、王虎、杨阿索等,郝承裔所部,包括郝元彪、蒯方等人;

晋王李定国大西军嫡系后裔,包括张七自己、张乘龙、张五、张九、王天禄、王定藩、吴国安、李忠明、段少杰等;

大顺军余部,包括郝应锡、袁成功、李复国等;

投降清军,包括高得杰、李占春、李九思、杨无畏等;

从广东恩平一路逃亡到老挝丰沙里的明军残部,包括方中通、俞作敏、王升等;

各类云南、缅甸夷人少年兵,这就多了,旧部一一列举了。

至于自己的义子,诸如张貔、张貅、张凤、张凰、张翰、张林、张院,则全部来自李定国嫡系人马的后裔,或者本就是李定国所部的孩儿营出身。

马承嗣虽然也是来自大西军,不过那是被张献忠强制合并后的革左五营余部,严格来说,他还是代表着革左五营。

马承嗣身上既有着他爷爷老回回的轻捷狡黠,也有着他父亲马超的悍勇,时下他的身材虽然没有张七高,但也相差无几了,虽然他的武力值还没有达到张七的高度,但同样能挥动大铁枪作战。

张七从孟加拉弄来一百匹高大健壮的马瓦里马后,立即让亲卫骑兵中最勇悍的一百人配上了。

马瓦里马多半是红色,在这个时代,乍一看去,那可都是妥妥的的赤兔马啊。

但见:

他们清一色的暗灰色宽檐铁盔,系着红色帽带;

红色棉甲,立领,领子取代了传统的护颈,也是棉甲的一部分,将颈部遮护得严严实实;

他们的棉甲是蛮莫工坊新制的,结合部用上了少量锁子甲,可以整体穿戴,不像传统甲胄那样麻烦;

人手一副一石力的复合弓,箭囊装着三十支箭;

人手一支单发米短枪;

人手一杆大铁枪,均重十五斤。

铁枪实际上是用铁管附上木片、树胶制成,在冬季也能用。

这样的配置也只有马瓦里马这种肩高普遍在一米五以上的高头大马能够承载,再加上一百勇士,乍一看用威风凛凛四字来形容并不为过。

革左五营的骑兵用法与大西军、大顺军相似,大西军的“领头子”,大顺军的“三堵墙”,实际上都是用人命堆出来的,其潜台词是:

反正的我的人数多,前面的骑兵都要死战不退,一般情形下不能说保证全胜,但这部分人所剩无几后敌人也消耗的差不多了,剩下来大肆收割就是了。

残存下来的骑兵无疑都是佼佼者,无论是大西军还是大顺军,管你是头领还是小兵,都要拼杀在第一线,李定国等人、李过等人无一不是在这样的厮杀中脱颖而出的。

一旦获胜,又能缴获大量的马匹,再练下一批就是。

故此,能够从崇祯年间活到现在的大西军、大顺军余部及其后裔无一不是战场厮杀的好手,至于练兵打仗,那就需要天赋,像李定国这种十七岁时就能统领张献忠几万大军作战者显然是天才。

但也就是如此了,他们囿于出身、读书识字、眼界,显然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别说岳飞、戚继光了,他们恐怕也很难达到明初朱元璋那些将领的水平。

《滇缅线在哪里》 第27章 邛都(上)(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