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32部分 (第1/4页)

僻处自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据元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神通寺住持德云和尚碑记载,该寺在金末已荒废不堪,经过德云和尚十余年的苦心经营,终于达到了殿宇、廊庑、库厨、僧舍等60间的规模。此后的数百年间,由于社会动荡及战乱祸及,神通寺几度兴废。如今,该寺遗址上仅存数座古塔与墓塔林——四门塔、龙虎塔、墓塔林与送衣塔等建筑。

四门塔:位于寺院的东侧,建于隋大业七年(661年),是一个全部用青石块砌成的单层塔,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单层佛塔。塔的正面为正方形,每边长7�38米,通高约15米,每面各开一扇较小的拱门,因此称“四门塔”。塔的外墙厚约80厘米,上部略向内收。塔身上部用5层石板叠砌出檐,檐上又用23层石板层层收进,从而形成截头方锥形塔顶。中央置方形须弥座、山花蕉叶和相轮,与云岗石窟中浮雕塔刹形制相同,显得古朴深厚。塔的内部有一个方形的塔心柱,由石块砌成,立于石墩之上,柱前的四面各有一个圆雕佛像。佛座上原有东魏武定二年(544年)杨显叔造像记与唐景龙三年(709年)尼无畏等造像记,后来遭到毁坏,现存造像记为据题记拓片重制的。根据造像记的内容得知,佛像并非与塔同时建造,而是后人从外地移来或补刻的。佛像的面部表情极为生动,衣纹流畅飘逸,是我国早期石雕佛像中的佳作。

龙虎塔:位于四门塔的西北侧,由于塔门雕有龙虎而得名。龙虎塔的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但根据建筑风格来推断,塔基与塔身大约建于唐代,而塔顶则是补建于宋代的。龙虎塔高约10�8米,三层须弥座塔基由石头砌成,上面有覆莲、雄狮、伎乐等精致浮雕。塔身由四块长方形的石板叠摞而成,每面均有辟火焰形券门,上部雕有龙、虎、佛、菩萨、力士、伎乐、飞天等纹饰。室内方形塔心柱的每面均有一尊佛像。

第八章 齐鲁名山古寺(13)

墓塔林:龙虎塔北有46座僧墓塔林,多为宋元和尚墓葬,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元代道兴禅师塔和德云禅师塔。

送衣塔:送衣塔的形制与四门塔非常相似,只是少开了东西北三个门。关于送衣塔的建造,当地还流传着一段“孝女的故事”。据说明代的一位官员因年事已高,又不肯与当权者合流,就到神通寺挂单做了和尚。他的女儿非常孝顺,为了照顾年迈的父亲,也毅然随父剃度,在离神通寺不远的“涌泉庵”出家做了尼姑,一边修行,一边照顾老父。但孝女给父亲拆洗的衣物不能亲自送到寺庙里,只好在寺、庵的交界处修造了一座石塔,定期将拆洗或缝补好的衣物寄存在塔内,由寺中沙弥取走。同样,老父有脏或破了的衣物也会送至塔内,由孝女取走浆洗、缝补,直至老父圆寂归天。此后,孝女仍长期定居在涌泉庵,最终成为一代住持,她就是法号“明喜”的庵主。

此外,神通寺遗址前后的台地上,还存有元、明、清等各代的碑刻十几幢,这对研究寺院的历史沿革、当地的风土人情等都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在视察神通寺遗址后,对其文化内涵和保存状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其为保存“最好的佛教遗址”。如今,神通寺遗址已被当地政府定为“四门塔风景名胜管理区”。

二、长清灵岩寺

灵岩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泰山西北支脉的灵岩山上,是因山而得名的。

长清灵岩寺

灵岩山的主峰呈方形,原名“方山”,因好似“印符”而称“玉符山”。据《神僧传》记载:“朗公和尚说法泰山北岩下,听者千人,石为之点头。众以告,公曰:此山灵也,为我解化。他时涅槃当埋于此。”灵岩山就取名于顽石点头之意。

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和尚法定禅师先将寺院建于“灵岩山”之阴,取名“神宝寺”,后来将寺院改建于“灵岩山”之阳,取名“灵岩寺”。当时,寺院建在山腰甘露泉的旁边,规模并不是很大。唐代贞观年间(627—649年),高僧慧崇迁建寺于现在的地方,以后各代都曾对其进行增修。

唐宋时期,灵岩寺极为鼎盛,建有殿阁40余座、禅房500余间、僧侣500余人。唐元和年间,李吉甫在《十道图》中将灵岩寺与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江苏南京栖霞寺合称为“舆内四绝”。宋代时,真宗赐名“景德灵岩寺”,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正名为“十方灵岩禅寺”。明宪宗成化四年(1468年),此寺又被赐名“崇善禅寺”。新中国成立后,寺院再次更名为“灵岩寺”。

《齐鲁文化源远流长》 第32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