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部分 (第1/4页)
津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两件事一做,乐道的声威就打出来了。不过,也有走麦城的时候。陈升之要升枢密副使,他与吕诲、唐介一鼻孔出气,猛攻陈升之。结果,虽攻下了升之,自己与吕诲他们也一样被贬到外面做知州了。一直做过两任,才调回朝廷做了右正言,还是言谏官。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上书替宗实说话,让仁宗将宗实的位子磨正了,这才有了后来的承继大统。英宗也就是打那个时候,记住了乐道其人为官清直,明于大礼。这样的人,正好做王子们的师友臣僚!英宗先是聘乐道做了皇子的伴读;跟着,又封他做了淮阳郡王的翊善,专门辅助、教育赵顼。到赵顼升为颍王,乐道仍然是他的翊善官。
其余的人,就是由大臣们推荐的了。
孙固做了侍讲,不就是由韩琦推荐的吗?韩琦知道孙固,先也完全出于偶然。有人拿了孙固的诗来,一读,相当不错。韩琦便请这个人传话,说是想见见作者。谁知道,孙固不但不来,反而怪这个熟人多事,不该将自己的诗拿给韩琦。是不是矫情不好说,反正,韩琦反倒越发敬重这个不攀权贵的人了。赶到英宗要中枢大臣为皇子们推荐老师,韩琦就荐了孙固。不为别的,人有学问,又淡泊有操守呵!
可孙固的任命,却并非一帆风顺。吕诲、范纯仁因为濮王的事,坚决反对任用孙固,对英宗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皇子的臣僚侍从,身份特殊,亦师亦友,品行襟怀比什么都重要。像孙固这种纵横权术之士,绝对不合适!”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大宋遗事 第五十五回(2)
韩琦自然要为孙固辩护:“陛下,言谏官们说事固然应该从严要求,但他们这话似乎也多少有些意气用事。像孙固这样淡泊有操守的人,朝野上下能有几个?”跟着,就将自己结识他的事,向英宗介绍了一遍,说得英宗连连点头:“确实难得。”
韩琦接着又说:“从来人才难得,连三代盛世都不免于此。用人要是求全责备,还上哪儿去找有用的人?孙固不过长于文章辩说而已,说他是纵横权术一路,恐怕多少就有些责人以全?陛下如果决心用他,不妨先试试,考察考察。不行,再免去也不难嘛!”
英宗也同意:“是呵,可以试试嘛!孙固的文章朕也读过,是好的。听说,他过去也教过书,书讲得很好。这样的人才,就很难得嘛!桩桩都天下第一倒好,上哪儿有那么多呢!就这样定了吧,不行再说。”
改天他悄悄一打听,说孙固书确实讲得好,连最后的疑虑也全都打消了。
韩维韩持国,做了赵顼的记室参军,专管文秘事宜。他是由欧阳修推荐的。
韩维是个大家出身,一共弟兄八个,他是老五。父亲韩亿韩宗魏,年轻时却穷得叮当响:考进士,做县官,连个仆人都没有,只好跟个同年互为奴仆。韩亿也是由言谏官起家的。范仲淹当年上《百官图》,推荐的宰相人选,就有他韩亿韩宗魏。范仲淹倒霉,仁宗本来是要追究他的。他说:“范仲淹推举微臣,要是出自公心,微臣的贤愚,陛下最清楚;要是出于私心,微臣从来没有交托任何人。”仁宗一想不错,不追究了,叫他免了一场灾难。官场的事,有时就这么云谲波诡:一句话挑不挑明,硬是能关系生死。韩亿一直做到了参知政事。大概也就因为这些,韩亿一家与庆历这一帮人有了渊源。韩维因为韩亿当朝,没考进士,是受荫封做的官。到韩亿逝去,他干脆辞官不做,只在家里待着了。这一待,自然待出了个淡泊自守。文彦博举荐王安石,一起被推荐的也就有他韩维。他也一样谢绝了,没去参加秘阁考试。富弼去河东任职,他接受邀请,去做了幕僚。后来,经欧阳修推荐,他又做了史馆检讨与礼院的官。韩亿中进士,恩官是陈执中的父亲,陈执中与韩亿也成了铁哥们儿。陈执中做宰相,对韩家子孙也多有关照。到执中死的时候,加封谥号,诏书定了一个“恭”字。可正做礼官的韩维,却死活不同意,上书将他骂得一塌糊涂;又说温成皇后加封的事,都是陈执中一手操办的,最不是东西了,谥号应该为“荣灵”。朝廷最后还是定了“恭”字,仁宗还手书篆体“褒忠之碑”,作了执中的墓碑。这件事一出,说什么的都有。有骂他忘恩负义的,也有人赞扬他秉公执言。欧阳修既推举他,该是不骂他的。
几个人到任的时候,都要向郡王行拜见大礼,赵顼说什么也不接受:“免了免了,你们都是小王的师长,我怎么敢受你们礼拜!你们应该上坐,让小王先行了拜师礼!”
他们几个自然也不敢接受,只好互相免了。赵顼既待他们以师长之礼
《大宋英雄传》 第99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