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 (第1/4页)
津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朕读过他的《万言书》,古今第一篇大文章。他的法先王之意,‘论世之事,因为之备’的思想,说得真是好极了!”神宗不无神往地说。
“皇上读过他的《万言书》?”公亮惊奇极了。
“岂止是《万言书》,别的我也读过不少,连题壁记、游记朕都读过呢!”神宗夸耀地说,脸上闪着红光。这个时候,他不像万乘之君,倒更像一个好胜的年轻学子。
公亮脸上也露出欣慰的笑容:“那太好了,太好了,真没想到!”
“朕想先调王安石进京做翰林学士,不会有问题吧?”神宗又转成了一脸严肃。他的思路变化也是很快的。
“应该没问题。仁宗嘉祐六年,王安石就做知制诰了;隔年春天,朝廷才打算提司马光、吕公著做知制诰,还没提成,改做了天章阁待制。今年闰三月里,司马光与吕公著已经做了翰林学士了。王安石不是因为丁忧居丧,不会反而落到他们后面的。”公亮毕竟是老臣,熟悉朝政,提起来就像现翻着一本官员档案。
吕公著与司马光任翰林学士,都是神宗手里的事情,自然一本清册。吕公著原任龙图阁直学士、知蔡州,司马光则是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讲,两个人还是一齐任命的。
。 想看书来
大宋遗事 第六十三回(4)
司马光照例总是要辞上一辞的。神宗认了真,还当面劝过他:“古代君子,从来难以两全:文字好的不学无术,有学问的又有质无文。只有董仲舒、扬雄两个是通才,既有学问,文字功夫也很了得。爱卿也是兼而有之,既有学问,也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干吗还要谦虚辞让?”
与上次辞知制诰不同,司马光这次不说自己不会写文章了,只说:“微臣不会四六文字。”
四六文字,就是骈文喽,多以四个字六个字为对偶,起于南朝。隋唐以后,朝廷制书诰命等文件全都是用骈文写的。当翰林没有这一手硬功夫,确实不好吃那一碗饭。用它来辞,也最有说服力。
神宗却网开一面:“不会四六没关系,像两汉那样就行了。”两汉的制书诏命,只求文字清通,是不讲究什么四六对偶的。
司马光辩道:“本朝这样是不行的。不能因为我一个人,坏了朝廷的规矩。”
“这就怪了?爱卿是进士出身,而且中的名次也很高,怎么不会写骈文?”考进士非用骈文不可,不会写四六文字根本考不上。这可是铁的逻辑。神宗倒不是有意让司马光下不了台,毕竟年轻,情急之下,只好找撒手锏用。
司马光一时无话可答,翻了皇上一眼:“微臣告退!”转身走了。
翰林学士,后来当然还是当了。要不,怎么又会有与王陶对调这一出呢?神宗想起这一幕,就止不住想笑!提起王陶,任命司马光、吕公著为翰林学士时,自己还征求过他的意见,他可说的都是好话:“没错,这两个人我曾向陛下推荐过。都照他们,天下就不愁大治了!”谁想到恰恰又是他,要与司马光对调?
神宗发现自己走神走得太远了,赶紧打住。无论如何,曾公亮说的显然都是实情,确实没有问题。神宗也就拍板了:“就这么定了,立即传诏,宣王安石进京任翰林学士兼侍讲学士。”
曾公亮回到中书,很快就传诏江宁府,召王安石进京任翰林学士兼侍讲学士了。
神宗既已知道重心所在,就不再犹豫,让韩琦走了。遵照张方平的建议,发布韩琦为镇安、武胜军两处节度使,守司徒、检校太师兼侍中,判相州;曾公亮留任。韩琦既走,吴奎当然也不留了,仍然罢知青州。另外任命翰林学士承旨张方平、知谏院赵捨�沃��拢�笔嗝苁孤拦�錾��嗝苁梗��臼购��牡魇嗝芨笔梗���娜痹虻髁�几笱�俊⒅����奶平榛乩床沽恕I褡谠�椿瓜氲骰馗诲觯�丫�樟怂�暮友艟�诙仁埂;蛐硎且蛭��⒕质粕形赐耆�骼剩�蛘咄炔∩形慈���碛斜鸬脑�颍�诲龊么醪辉富鼐��褡谥缓萌盟�呐腥曛萑チ恕�
这是神宗接位以后第一次大动作,自然反响不小。权御史中丞的司马光,在延和殿求见皇上,第一个叫板反对张方平:“陛下,张方平奸邪不正,贪赃枉法,根本不能委以重任!”
神宗眼下不正看好张方平吗?满朝文武,谁能像他这样关心实务,言而有据?怎么转眼就成了奸邪不正,贪赃枉法了呢?
“有什么实事吗?”神宗冷冷地问。
“有,光微臣耳闻目睹的就不少!”司马光只顾说话,并没有注意神宗的脸色。“庆历那会儿,他就伙
《大宋英雄传》 第113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