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9部分 (第1/4页)

巴乔的中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断力并不亚于孙文,他清楚知道,要维持天威,必须借助于紫禁城的凤阁丹墀。从南向北走,过了淮河、秦岭一线,就进入温带季风气候的北方了。这里四季分明,春季干旱风沙大,夏季炎热雨水多,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华北是农业地区,以种植小麦、杂粮、棉花为主,工商业十分落后,除了大运河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内河航运,农村的交通工具,有钱人用马车,穷人用独轮推车。长途贩运的距离,能跑上300公里就差不多是极限了,因为超过这个距离,运费就比货物本身的价值还要昂贵了。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端,坐落在永定河的冲积扇脊之上。西部连接太行山脉,东面是京杭大运河的起点,南面是一片平畴,北部为燕山山地。再往北去,就是汉代以来中原的大患——匈奴的地盘了。匈奴性情强悍,工骑善战,主要活跃于外蒙、热河、察哈尔、宁夏四省,及陕西、甘肃北部,直至天山以北、阿尔泰山以南大部地区。

秦始皇筑长城,是要防止北方游牧民族南侵。汉朝与匈奴连年征战,也是为了争夺西北地区——甘肃的楼兰、月氏、乌孙诸国地盘,打通陆上丝绸之路。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表面上看,中原汉人与北方游牧民族是世仇,但实际上,不是冤家不聚头,无论地理与文化,两者都是互相纠缠,犬牙交错,既互相依存,又互相竞争。在中原同化四夷的过程中,胡服骑射的文化,也在不断改造着中原文化的基因。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北京就是燕国国都,辽置陪都于此,金正式建都,公元1421年,大明王朝的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从此改变了中国地缘政治的格局,奠定了北京在政治版图中至高无上的地位。“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在以后的六百年间,北京一直是中国最大的政治、文化中心。

。←虫工←木桥 书←吧←

第41节:大国的迷失(41)

作为一个帝都,北京理所当然地被视作皇权的象征。它承担着向溥天之下、率土之滨推广政教风化的使命。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建立庞大的官僚体制,是势不能免的。在两千年的历史里,这一体制经过不断的自我完善,到了明、清两代,已经渐臻尽善尽美了。

在政治上,官僚体制的最大作用,就在于“辅弼和谐其政”,即协调君臣之间的关系。它通过复杂的、重叠的、互相牵制的政府机构和繁琐的公文程式,起到生克制化的作用,使双方都不至于逾越纲常。

不管今天看来,官僚体制如何颟顸、腐败,如何可恶,但它是社会文化体系的必然产物,却无可否认。令人困惑不解的不是它何以产生,而是它何以偏偏产生于北方?有人说,凡是建都南方的王朝都是短命的,而建都北方的王朝却大多长命百岁。是不是北方有一种特别适合皇权政治生存的人文环境?

在南北双方的谈判过程中,孙文一再强调,在南京建都,不仅是他个人的意见,南北主张共和、疾恶于旧日腐败官僚政治的人们,都会同意。

然而,在北方人看来,国都乃数百年根本所在,也是他们的权力所及,决不能轻议变迁。他们并不欢迎带有新思想的南方人,而南方人对北方腐败的官僚气氛,也觉得格格不入。广东籍的外交家伍廷芳曾警告刚刚来北京的美国公使:“你抵达那个巍峨的北京城之后,要当心,那儿的空气是沉闷的。那气氛似乎会把人压倒,使他们变得保守。看来没有什么人抵抗那种力量!”

对于南下就职,袁世凯是决不会答应的。

他声称南方人以虚荣厚礼诱他就范,乃调虎离山计。北方有军队几万,皇族旗丁的处置还未妥帖,他决不能离开,宁愿辞职回乡下,把这破天荒的总统让给贤者。袁大头身边的谋臣也纷纷献策,那怕和南方开战,也不能到南京就职。自古以来,只有西北可以制东南,而东南不能制西北,地利使然,不可改变。

“他们一定要我到南京,就让他们来接收北方军队。如果他们有本事接收北方军队,我就心甘情愿地到南京就职。”在2月15日给南京政府的电报中,袁世凯就以这个作为不能南下的理由。为了证明不是虚声恫吓,北洋军队在北京、天津、保定搞了一次“兵变”,大肆焚掠,最后南方人向他屈服了。

尽管人们知道,那个死守帝都的政府,是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人找到一条根治恶疾的良方妙药。这种政治制度,成了近二百年无数流血革命的直接诱因,但每一次革命,除了制造一批新官僚填补被推下台去的旧官僚遗下的空缺,几乎完

《大国的宿命》 第9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