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24章 字里行间,霍去病的未名之字与张骞的信笺之惑 (第1/2页)

面包小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霍去病闻言,即刻俯身为张骞斟酒,言辞谦和而诚挚:“此酒,乃我感激之情,若无昔日南山之邀,岂能邂逅此生挚爱?”

张骞一愣,虽心中早有揣测,却未料到二人情谊已深至此。

他稍微掩饰惊讶之情,缓缓道:“往日少见你们并肩,我还道是……”

霍去病微笑打断:“有缘人,终会相聚。待你远行归来,我与内子必将扫榻相迎。”

“哦,原来如此,甚好,甚好!”张骞了然,并替霍去病感到由衷的高兴,然而又生感慨。

“青春易逝,人生如梦,想当年我也曾有过这般深情厚意。只是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霍去病举杯向张骞致谢:“此杯,敬谢足下昔日引荐之恩!”

张骞虽未尽抒怀,却也举杯回敬:“愿你们恩爱两不疑,白头偕老。”

霍去病不欲过多谈及私情,既恐他人难解其意,又怕遭人讥笑。

实则,若他肯敞开心扉,或许能得到更多的理解与帮助,只是其性情内敛,难以言说。

酒酣耳热之际,他顺势转移话题,恳切嘱托:“你此行西域,若通信无碍,请时常寄信与我。

西域的山川风貌、民俗风情,望能一一细述。”

张骞颔首答应,“定不负所托。”言毕又含笑补充道:“不过,与你书信往来,确有一小小困扰。”

霍去病惑然问:“有何困扰?”

张骞打趣道:“呵呵,其实也无大碍,只是不知信笺抬头该如何落笔耳。”

霍去病在得知张骞希望在书信中用他的字来称呼时,心中不禁觉得有些好笑,却又笑不出来。

因为在那个时代,朋友之间用字来称呼是一种基本的礼貌。

张骞和霍去病的友谊已经超越了年龄和地位,成为了一种深厚的忘年交。

张骞希望在书信中用霍去病的字来称呼,这不仅是出于礼貌,也是符合当时的社交习惯。

但霍去病的尴尬之处在于,他至今没有字。

按照当时的习俗,男子在成年礼时会取字,这是他们成年的标志,也是他们社会身份的一部分。

霍去病虽然提前完成了成年礼,以便能够担任军中的校尉一职,但他并没有取字,这背后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霍去病的出身并不平凡,他是一个私生子,这一点在当时是众所周知的。

他的父亲霍仲孺,曾是一名小吏,与卫少儿——一位舞伎有过一段私情。

当卫少儿怀孕后,霍仲孺却选择了离开,没有承担起作为父亲的责任。

霍去病的母亲坚持让他随父姓,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无疑是一种对传统礼教的挑战。

卫青,霍去病的舅父,同样有着私生子的身世,但他的情况与霍去病有所不同。

卫青并没有随父姓,而是随了母亲的姓,成为了卫家的一员。

这样的选择,让他的成年礼得以顺利进行,而霍去病的情况则复杂得多。

霍去病的成年礼,本应由父亲主持,但由于他与生父之间几乎没有任何联系,这成为了一个难题。

卫青作为舅父,虽然在血缘上与霍去病亲近,但在礼制上,他并不是合适的人选来主持冠礼。

这种复杂的家庭背景,让霍去病的成年礼和取字变得异常困难。

这个故事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规范,以及个人身份与社会地位之间的微妙关系。

霍去病的处境,不仅是他个人的问题,也是当时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体现。

对于随心所欲的天子刘彻而言,此等琐事自是不在话下。

他轻声对卫青道:“去病自幼依傍于你,亦在朕之关注下茁壮成长。

倘若真遇不便,何妨由你亲自操办其冠礼,朕则作为嘉宾莅临,如此岂不美哉?”

然而,卫青,这位素来稳重之将领,却认为皇恩不可滥用,更何况此举有违礼制之嫌。

几经思量后,他终想出一妙计:于繁华长安中寻得一霍姓显贵之家,恳请其代为操办冠礼事宜,并借用其家祠以行礼。

追根溯源起来,天下霍姓皆尊周文王第八子霍叔为祖先。

故而霍去病之冠礼得以顺利举行。

然而遗憾的是,那位临时请来的宗亲却并未赐予他字。

刘彻心中暗想:“既然去病之名由朕所赐,那么其字便留待有缘人赋予吧。”

《霍去病战略》 第124章 字里行间,霍去病的未名之字与张骞的信笺之惑(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