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座右铭 (第1/3页)
我上次v不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匆匆而来,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原来,辽东遗民在得知大军受阻后,自发组织起来,准备协助大军进攻高句丽。这一消息让李泰眼前一亮,他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皇兄,我明白了!”李泰心中豁然开朗。他意识到,皇兄之所以让魏叔玉和程处默驻扎在河北北部,并非为了阻截他们的后路,而是为了利用辽东遗民的力量,形成内外夹击之势。而阿史那飞燕的突厥骑兵,则是一枚重要的棋子,可以在关键时刻给予高句丽致命的打击。
想到这里,李泰的心情变得轻松起来。他开始着手准备与辽东遗民的联络事宜,并派遣使者前往长安,向皇兄汇报这一重要发现。他相信,在辽东遗民和突厥骑兵的帮助下,他们一定能够战胜高句丽,收复失地。
而在这场战争中,李泰也逐渐成长为一个更加成熟、更加有担当的将领。他学会了如何在困境中寻找机遇,如何在迷茫中坚定信念。他深知,这场战争不仅是对军力的考验,更是对人心的考验。而他,已经准备好了迎接这场考验。
随着局势的变幻,新的战略蓝图悄然铺展。窦威紧握着那份沉甸甸的战报,嘴角勾起一抹讥诮的笑意,对那监国言道:“大人,您这宏伟蓝图,岂不是空中楼阁?昔日您力主驱逐辽东之民以图速胜,如今却言归汉土,安抚遗民,岂不是自相矛盾?”
监国闻言,面色微变,却强作镇定:“战乱频仍,遗民虽存,然其力微,何以成大事?”窦威冷笑更甚:“大人身为监国,理当深思熟虑,而非信口雌黄。您的言行,不仅轻慢了国事,更辜负了百姓的期望。”
四周,群臣纷纷附和,声讨之声不绝于耳。监国孤立无援,面色铁青。吴王李承乾端坐于软榻之上,目光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他未发一语,只是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切,心中暗自思量:失败,是成长的催化剂,它教会了我沉稳与冷静。
在这权力的漩涡中,李承乾深知,冲动是魔鬼,唯有深思熟虑,方能引领国家走向光明。他暗暗下定决心,待到时机成熟,必将以更加稳健的步伐,带领大唐走向辉煌。
在那风起云涌的朝堂之上,李恪静立如松,任凭周遭喧嚣渐息,他的目光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最深处的秘密。终于,当最后一丝杂音消散于空气之中,他缓缓开口,却未及言,长孙无忌已抢先一步,躬身行礼,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郑重:“监国大人,臣等接获密报,言您私藏三万突厥骑兵于河北塞外,此举何意?莫非是意图在关键时刻,截断营州援军的归途?”
虞世南紧随其后,眼神如刀,直射李恪:“更有甚者,您向万民许下重诺,誓要坚守并收复辽东,此举岂非将陛下置于进退维谷之地,令其难以抉择?”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质问与指责,仿佛李恪已犯下不可饶恕之罪。
杜如晦在一旁,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李恪的才智与抱负,却也对其行为感到不解与担忧。他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却无力插言。
李恪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笑,他转身望向李承乾,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大哥,连你也认为我不适合监国之位了吗?”
李承乾眉头紧锁,目光在李恪身上徘徊,似乎在权衡着什么。最终,他长叹一声:“皇弟,此事关乎国本,你务必向大家解释清楚。你是否真的想要置父皇与辽东将士于死地?我虽不愿相信,但你必须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
李恪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无奈也有坚定:“大哥放心,我李恪行事,向来光明磊落。我藏兵塞外,并非为了阻截援军,而是为了牵制突厥,使其无法全力支援高句丽。至于我为何向百姓许下重诺,那是因为我深知辽东民心之重要。高句丽虽强,但辽东百姓并非毫无反抗之力。只要我们能够激发他们的斗志,便能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辽东之地,苦寒难耐,百姓生活本就艰辛。如今高句丽与鞑羯联军侵扰,更是雪上加霜。我故意让突厥人滞留在辽东,便是要让他们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当敌军因粮草短缺而陷入困境时,我们便能趁机出击,收复辽东。”
窦威闻言,面色一沉:“监国大人,您的计划虽妙,但风险亦大。您这是在拿陛下的安危做赌注!”
李恪微微一笑,胸有成竹:“窦老宰辅放心,我自有分寸。陛下乃真龙天子,自有天佑。而我所行之事,皆是为了大唐江山社稷。只要我们能赢得辽东民心,便能事半功倍。”
正当众人议论纷纷之际,一名小太监匆匆入内通报
《重生之没想到我是学霸作者:鸡蛋》 第171章 座右铭(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