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部分 (第1/4页)
绝对零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然后再为朝廷服役五年,就能从一名雇佣工转为正式的大隋帝国百姓,能够获得均田授田的资格,分到自己的土地。这些奴隶,第一个五年为朝廷服役,朝廷只供他们吃喝,及少量的津贴。第二个五年,则可以得到雇佣的薪水,再然后,他们就是自己的主人,有自己的田地了。
对于那些佃农,或者有少部份土地的自耕农们,他们基本上维持自己的处境不变,财产得到保护,但他们得支持朝廷的政策法令,得向朝廷交纳税赋,得向朝廷服兵役,还有须让适婚年纪的未婚女儿到官府登记,参加相亲,与汉人移民成亲,他们的未成年的孩子得进入官府建立的学堂,学习汉人的文化,成年人也得学习汉话,同时得更换汉人的衣冠制度等。
这些政策都是为了能让朝廷长久的稳固统治辽东辽北,对于土著们不同的待遇,也是为了拉拢绝大多数人,打击少数人。更确切点说,就是要打压那些贵族头领地主们,既是为了政治上消灭高句丽的统治,同时也是为了夺得高句丽的土地山林矿产等资源。要不然,移民们来了,拿什么均地,难道给高句丽地主们佃田。
这种政策是指向分明的,高句丽的这些上层阶级有些人在隋军的强大武力下臣服了,他们选择了迁移去中原,虽然如此一来以后日子肯定没那么好过了,可起码能保存家族。而也有一些不甘心反抗的,他们绝大多数被驻扎在辽东各地的驻军们强势镇…0压了。然后有一小部份豪强,拿出自己的钱财,带着自己的家奴佃户招揽了不少的亡命徒,开始叛乱,虽然大多数很快被剿灭,但也有一些人伏着地形熟悉,开始在山里面当起了山贼盗匪,狠了心要跟隋朝对抗到底了。
第563章相亲
正因此,朝廷对于移民有特别要求,要求移民点都要建有堡墙,要组织民兵队,要站岗值夜,总之就是各城镇等地驻有军队外,移民们还得有自己的防卫力量,得能应对那些各种各样的盗匪,起码能够遇敌后支撑到军队的到来。
寿春屯有一千多人,算是规模很大的一个定居点,周边二十里地都划分给了他们,不过熟地不多,扶余本来就是个半牧半耕的地方,尤其这里是高句丽的西北角。不过这块地南北各有一条不小的河流经过,是那种四季都有水的河流,看着这河流从淮南水乡来的赵煊等人都很高兴,满足。用赵煊父亲的话说,这里可以种稻子。熟地不多,有千余亩地,原来基本上属于土著贵族的,但如今这些地都归了寿春屯,还有少量原来属于一些自耕农,现在这些自耕农被迁到了北面,那里建立了一个百余户的高句丽聚居点,他们的土地也整合到了那里。官府现在这种把汉人移民和土著分开来,也是为了避免一开始就有太多矛盾。一千多亩地,平均一人只有一亩多点。不过赵煊的乡亲们没有失望,这里有大把的好地可以开垦,官府划给他们的这块地方,完全可以开垦出个几千顷地来,尤其是这里还有两条河呢,水源足,地也肥。
“这些地都不用施肥的,你看这黑的,手一捏都能挤出油来,插根筷子进去,都能发芽。”说话的是县里来的驻寿春屯的官差,据说是家技员。专门指导他们这些江淮人如何在辽北种地的。“官上的意思呢,你们初来。对这里的土地还不太熟悉,种稻子现在肯定不行。没掌握好这土地,不好种。上面的意思是你们先种大豆和高粱,这两样东西在辽北最好长,好种好活还好收成。”
赵煊家因为人丁多,一家十六个男丁,有三十余口人,算是屯里最大的家族了,因此公推他的伯父做了这屯长。赵老汉满脸的褶子,黝黑的很。可却很精壮,拥有八个儿子的他,其实今年还不到五十岁,说话总是一口大嗓门,平时也是个古道热肠的人,谁家哪里有点小纠纷,他总会第一时间去帮忙说和,尤其是这一路行来,他还是护卫队的队长。因此在屯里已经很有威望了。这时他站出来笑着向官上来人道,“长官说的是,只是,我们以往都只会站水稻。没种过这高粱大豆啊,而且若只种高粱大豆,那咱们不能都拿高粱大豆当口粮吧。向来都是用高粱大豆做饲料的。”
农技员不以为意,笑了笑。“赵屯长说的也有道理,不过你不用担心。朝廷早有计划。是这样的,官上计划呢,咱们扶余这一片呢统一种植高粱和大豆,这些收获之后统一由官府收购,是要用来做驻军战马的饲料的,另外这大豆还可以榨油呢。至于大家的口粮嘛,也不是问题,官府会向大家提供粟麦口粮。至于刚才屯长提出水稻之事呢,我觉得也不是不可以,不过我们不如先在河边先少量种一点水稻,也算是摸一摸清楚这边土地的脾气,等咱们摸清楚了,以后就再大
《重返大隋全本小说》 第380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