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页)
巴乔的中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入埃及记(2)
坐在车上我昏昏欲睡。窗外是戈壁。沙漠旋风带走了戈壁上的砂子,只留下黑色的石头。远远望去好像一片黑色麦田。同车人多半在睡觉。我试图和前后的人交谈,他们却只茫然地看着我,一脸瞌睡。
但很显然,攀谈还是有效的。当我睡着时,一个小姑娘忽然把我叫醒,用磕磕巴巴的英语说:看窗外,窗外是沙漠。我拉开窗帘,看到外面不知何时已从漫天的戈壁变成无边的沙漠。金黄色的砂子仿佛最名贵的绸缎远远地铺开。在其中偶尔点缀着几株沙漠植物,大多数我都不认得。有种酷似胡杨的树,顽强地指向天空。
西奈山山脚下是东正教的中心——圣凯瑟琳娜修道院。这座修道院建于公元五世纪左右,其核心就是当年摩西遇见上帝的那丛灌木。直到今天修道院里仍有无数修士。围绕着修道院有很多酒店。一路走去,能看到酒店的外墙上用各种语言写着欢迎词。我能认出的有中文、日文、英文和阿拉伯文。这种感觉着实奇怪:走了很远的路,经过大片无人区,被烈日和暴风煎熬后,我希望看到一片很原生态的东西,希望看到在现代文明中仍然保持本色的文化净土。然而各种或熟悉或陌生的文字提醒我:在我之前有无数人来过此地。那些功率强劲的手机基站也表明,我实际站在一个文化的交汇点上:古老的宗教文化和现代的科学文明在这里扭成了怪异的统一。我企图重温摩西之路,但陪伴我的不是玛纳、云柱和火柱。
唯一能让我和摩西站在一起的,或许就是恒久不变的骆驼和静静沉默的西奈山。我擎着登山杖和相机,戴着头灯,在饭店的大堂里等待集合。身边是同样等待登山的游客。早上一点,电话响起:想登山看日出的人,都要在这个时间起床。
旅游大巴最终汇集在广场上。四周漆黑,建筑也看不清轮廓。几个大汽油桶被倒放在广场上充当临时路标。我们衔着前面人的脚步前进。远处检查站的汽灯明晃晃的,几个旅游警察正站在安全门前,要求每个人打开背包接受检查。
这是唯一的官方光源。通过检查站后,大家默默向前走。地面很干燥,每一步下去都会带起大蓬的砂尘,这让走在后面的人闭紧嘴巴。企图用手电或头灯来看清周围的人很快就发现,那是徒劳的。山壁在灯光下发出钢铁般的幽蓝色,吞噬掉一切或黄或白的光芒。而且打量四周很危险:东看西看时很容易在黑暗中踩上骆驼粪便。
我身旁的小姑娘有些紧张。她没做什么准备,只带了钢笔手电。几米之外,手电光就湮没在黑暗中。我安慰她:大约再十几分钟就会到一个骆驼集散地,坐上骆驼就不用害怕了。
但坐骆驼也不好玩。我看到网上说,西奈山之所以难熬,就是因为坐不坐骆驼都同样痛苦。步行路很远;坐骆驼,就要忍受屁股被颠散之痛。有人甚至会被磨破屁股。但当我坐在骆驼背上时才发现:颠簸只是一部分,坐骆驼的危险远远大于屁股被磨破。
骆驼没有镫。我不知道阿拉伯骆驼骑兵怎样战斗。在我看来,这种完全没落脚点只靠屁股掌握平衡的姿势,完全不能让战士们挥起长长的马刀。如果与罐头一样的重装骑兵对阵,一个冲锋就会被齐齐地顶下地。
除了没有镫,鞍也很简陋:只有前后两根棍。后面的棍子撑住腰,前面的棍子供人手抓。不过这棍子实在很危险。这让我一路都有种恐惧,不得不尽量向后,避免撞到棍子上。 。 想看书来
入埃及记(3)
我问牵骆驼的小伙子,难道没有更舒服一点的骆驼具?20美元一张票,如果能有马鞍那样的东西,我愿意出30。如果有镫,50也可以商量。
小伙子年纪不大,黝黑的皮肤,外罩白色的长袍,留着阿拉伯式小胡子。他说,从没听说过那种东西。他建议我把书包挂在棍子上。一方面可以垫一下,另外如果我累了可以把脚踩在上面。
这主意听来不错,但实施难度颇大。我每次活动腿的企图,都会让小腿与骆驼毛进行一次坚硬的摩擦。驼绒很软,但是驼毛很硬。如果我硬要挪腿,结果就是我的腿被扎得鲜血直流,然后还有可能掉下去。
西奈山的山道并不险。最开始只是长长的漫道。坡度很缓,也没障碍物。就算走错路也能很快回来。但十几分钟后,路开始向山上盘旋。我能看到两边山势不断升高。旁边是悬崖,黑暗中也不知道有多深。
摩西以八十高龄登山,他肯定不是骑没镫的骆驼。
骆驼对光很敏感。在上骆驼之前,我们被要求关掉所有的灯光。手电、头灯,打火机更是被
《毕淑敏远行系列全七册》 第5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