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274部分 (第1/4页)

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5详情请度娘“辽国官制”,总之就是一个字“乱”,耶律家族建立的这个王朝,其统治策略囊括了其草原祖制、唐朝军制、渤海国国策、还有当其时赵宋的官制,总之让人感觉就是一锅大杂烩,凌乱得很。

6丰州,这里指的丰州应该是黄河北岸包括乌梁素海的大片地区(现巴彦绰尔周边)。

7夷离堇,契丹语,大王,部族统领。

8天德军,本是唐时军队的番号,本文中指的是契丹人为了统治西南地区,同时也是为了应对定难军,设置在丰州的军队,其辖区和驻兵位置均与唐时相同,连同军队的番号都一模一样,估计当时领军的契丹人是个很典型的大唐崇拜者。

9太后,指萧太后萧绰(953…1009),契丹历史上最有名的女性强势人物,曾掌控了四十余年的北辽大权,她掌控朝政的时期,是契丹最为强盛的时期。

10文殊奴,指辽圣宗耶律隆绪,972…1031,是继萧太后之后,北辽王朝中难得有作为的君王。

第七十一节 筹备

有多少双眼睛盯着灵州之地的变动,没人能说得清,作为局内人的罗开先更没有那个洞察千里之外的本事,虽然他比旁人多了些诡异的本事,但没了后世的通讯设备,他一个血肉凡人并不比他人强许多。

不过好在一点最重要,罗开先有一颗坚强有力的大心脏。

经历了一路坎坷,他对这个时代已经有了一个基本认识——没超出他对历史书上记载的范畴,无论是风土人情还是重大事件,或许细节有些许出入,但总的来说,他在后世读过的那些书里面记载的东西还算是靠谱的。

所以,对眼下经营出这么个局面,他还是颇为满意的。十五六万人啊,放在后世至少能算一个偏远的县城总人口了,当然和那些富裕的地方没法比,问题是这时代的人口总数也没多少,一路行经数万里,也就是开海伦和君士坦丁堡还有拉伊城几个为数不多的城市人口多些,其余的地方不是人烟稀少,就是虎豹狼熊纵横四野,即使过了孛罗城,到了这片记忆中的故土,看到的也同样是荒野无人的景致。

史书里记载的河西这边的热闹事不少,但是对于这个时代的民生民俗却没能记录多少,至少在罗开先看来,时下的灵州这地方不比后世的偏远的西疆野村好多少,四下里虽说散布着一些部落或者村落,但是能看得到的耕地没几处,水利建设更是全无,有数的那么几处土堡也顶多千八百人了不得了,余下的地方更多是杂草野塘,碎石滩或者烂泥地,还有偶尔能看到的被掩映在枯草与碎石阴影下的枯骨——这类事物在后世的和平地界是很难看到的,但在这个时代,却不是稀罕事,多年的征战与混乱,这地方就是一块没有规矩的世界。

当然,说完全没有规矩也不尽然,党项人掌控了定难军,用来统治地方的方法是部落式的族供与军税两样结合的法子,粗旷而疏漏,行事更是简单粗暴,至少罗开先从侧面了解到的就是这些。

在如此杂乱无章的地界,信息的传递根本谈不上稳定,恶劣与荒芜的环境,更是极大地阻碍了人员的流动,包括军队的出行。

所以,尽管没有对周围各大势力——尤其是赵宋和北辽的具体情报,罗开先却并不担心己方会遭遇到大规模敌人的围剿。

他看得很明白,灵州这地方目前还只是偏僻的烂泥塘,就算距离丝绸商路不远,也算不上什么重要的地方,而且自己这队人到来的仓促,算是本地的新鱼,周围的狗鱼鲶鱼或者鳄鱼们没有摸清自己底细的时候,是不会妄然动手的,除非有那不开眼的,比如兴州马氏之流,只是,所谓马氏之辈顶多也就只能凑个一两万兵力,对于他罗某人来说,值得重视吗?

这可真的不算是罗开先狂妄自大,换了早在希尔凡的时候,一两万敌人或许还会让他头疼一阵,但是如今?一路整合历练下来,手下轻重骑兵总数三万,重步兵一万余,光是这些家伙就够很多势力喝一壶的,还不算越来越油滑的斥候营,以及技能越来越熟练的弩炮营,手下一群没事儿就嗷嗷叫的家伙,无论哪一个拉出来,都是能够让人轻易应付的。

加上对这个时代的节奏的了解,罗开先真的没觉得有什么会打乱自己的安排,至少暂时不会。

当然,说这个暂时,也顶多是一两年光景。

因为在这段时间,罗某人也命人收集和汇总了一些周边的信息,虽然收集信息的人不是那么专业,但零散的资料结合之前李德明提供的点点滴滴,也足够他拼凑出整个河西一带的大略情况,有了

《千年倭国百年军国主义》 第274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