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78章 均田制 (第1/2页)

沈三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武皇本来属意刘仁轨统领长安的,可是刘仁轨出山之时,长安已经安排妥当,再空降一个领导也是不妥。

于是,他也随王伴驾到了洛阳,以三朝元老的资格轻松拿下来宰相之职。

狄仁杰虽然也有刚直的名声,但是她与皇帝的关系太密切,又与权贵不对付,朝堂许多人对刘仁轨出山,狄仁杰吃瘪喜闻乐见。

狄仁杰也算对武后登基为帝有些心理准备,夏州做个县令与百姓接触多了,没有京城的浮躁,倒是对武后做皇帝有几分希望。一则天下人都期盼一个能让他们安居乐业的皇帝。二则百年之后,还是会还政于李唐,闹腾这些年,也是无碍的。

刘仁轨与狄仁杰的这些不同的想法,自然而然在平时的奏对中表现出来,所以,武皇自然对狄仁杰比较满意,其他人对刘仁轨更加敬重。

沈三问一心想着除去刘仁轨,却没有什么好的时机,三朝元老,玩转朝廷比他这毛头小子容易许多。还因为沈三问在武后登基这些事上,一直予以明里暗里的支持,刘仁轨对这个驸马十分不满意。

刘仁轨时常对沈三问冷嘲热讽,可是沈三问却只得受着。若是此时报复,也许还会落个小肚鸡肠、不尊前辈忠贤,仗势欺人的恶名。

不过,沈三问却也没打算在大事上让着他。

狄仁杰到洛阳以后,便将多年为政经验整理成册,上呈武皇。

狄仁杰向众人解释目前田制的弊端。

“目前的田制,每个大唐子民都能分得一份永业田,如果勤奋耕种,便能自给自足,即使是尼姑和寡妇也可以自在生存。

可是近些年,天灾兵祸,赋税加重,百姓便要借贷维持生存,如果来年继续如此,年复一年,百姓便难以生存,只能沦为官家或者富家的奴隶。

虽然永业田不能转让,但一旦无法生存,百姓情愿为奴,交付田产依附他人生存或者干脆变卖田产。

如此,富户争相兼并田产,百姓流离失所。

夏州,臣赴任之初,便是如此。

所幸夏州都督王方翼,治下严明,臣道明厉害,王都督便亲自监督田制施行,所有不法出售均田或者恶意收购兼并均田者,严惩不贷。

另外,部分瘦田不足以支付赋税及无法维持生存者,王都督与臣号召夏州诸官自掏腰包,布施百姓,与夏州百姓同甘共苦。

大唐幅员辽阔,田制这等关乎百姓存亡之策却越来越难以为继。

臣恳请陛下重新核算土地,分配均田,加重破坏田制处罚,保障我大唐百姓人人丰衣足食,不受恶富迫害。”

朝中多为权贵,难以感同身受。但是类似崔察、刘仁轨这类曾经与乡野生存过一段时间的,自然明白狄仁杰所说的情况,于黎民乃是生死存亡之事。

可是,田产自古以来,便是富贵之家的立身之本,有土地,才能有粮食,有粮食,才能更好的生存下来。

田产越多,粮食越多,能养活的人也越多,便能掌控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权力。

高祖时,法度严明,又虚怀纳谏,世家勋贵虽然也敛财和购置田产,却无人敢动百姓生存之根本,若是被御史风闻奏事,难以承受高祖之怒。

高宗以来,连年征战,虽不说十室九空,但是根据人口分配的均田,慢慢还是产生了些许贫富差距。国战之初,还能考虑到征战,进行赋税减免,后面田多人少,军费开支增加,对许多人家来说,赋税压力不大,便没有赋税减免政策了。

初期的田多人少,确实带来了些收入,可是后面军备增加,赋税恢复,有些人无力耕种,有些户无人耕种,田制便难以为继。

富户有此时机,自然会疯狂兼并土地,所以,武周,此时,确可以说许多人生活在水深火热。

虽然长安城洛阳城,人人歌功颂德,坚信国泰民安,但是地方,许多人忍受着难言的苦楚。

狄仁杰此次夏州之行,对其执政观念影响极为深远。

甚至,奏折的最后,狄仁杰提出了与边疆诸国和平共处,减少纷争。

这是狄仁杰回京以后第一次上奏章。

朝堂引起了轩然大波。

户部侍郎:“陛下,均田制度却有变更,却并非如狄大人所说,动摇百姓之根本,不过是少数小民趋炎附势,贪图富贵,不愿再行耕种,至于买卖之事,每年各地上交赋税有增无减,足以证明此事绝非如此。”

工部尚书:“均田乃是根据人口划分,不同年份自然不同,若有生老病死,自

《大唐公主的悲惨命运》 第78章 均田制(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