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部分 (第1/4页)

打死也不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古今人物·自序

喜欢历史的人,很少不对历史人物发生兴趣。难怪有人说:一册历史书在手,就好像和故人会面一样。

对待历史上的故人,生固桀纣、死即尧舜的不谓不多,爱而加诸膝、怒而坠诸渊的更不在少数。这可说是后人读史的态度暧昧,都不是公正不阿、左右不偏的读史人所应该采取的态度。

历史书既然是记载历史人物的史籍,“二十四史”以及《清史》等,好像是惟一用来发掘历史人物的圭臬。作者却不敢作如是想,稗官野史、笔记杂札也不无可取之处。特别是历史以外的东西涉猎愈多,愈会发生疑问。原来,“董狐之笔”只不过是史官的理想,司马迁的《史记》已属难能可贵的史书了。

评判历史人物,最忌囿于时势,惧畏权威。如果抱这种态度,写出来的历史与人物,不是人云亦云,就是亚流之作,不看亦罢!但是,自作聪明、语必惊人,也不过是一新耳目而已,看又何用?因此,诸说要罗列,正稗共掇取,始能尽量做到存真求实,以免犯有真事隐去、假语谎来之讥,这才可谓“披沙拣金”之作。

通常说,时代不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会有所不同。这只是一面之理,应该再加上处境不同,对历史人物的看法也会有所分歧,才算全面。当今是什么时代?不管是“唯物史观”或“唯心史观”,只要说得有理,意识观念何必去理会!在台湾读史和在大陆读史,仅止“移地”而已,同样都是在国内。如能“异地”读史,亦即选择海外的看法,不是更具有“他山之石”的意义吗?

作者早年受过台湾的“完全教育”,四分之一世纪寄迹东瀛,耳濡目染大陆的史籍也比较早,兼取日本汉学精华,更有立地之便。也就可以这样说:既能追赶时代,亦具各方之见,读史论人,也许比较少有偏颇的地方。兼加性好乱读杂书,正史稗官无所不取,惟求还故人一个真面目,起死人于地下,但望求其首肯而已。

历史人物何止英雄人物?“古今英雄浪淘尽”,这就有不分帝王、名士、巨贾、宰相、奇人、女流、先哲,都可以用来分篇别论。

作者并非历史专业研究者,更无一张“历史系”毕业的文凭。可是,史上也有些历史学家是读医出身,笔者是读文法的,自以为专业更加相近。本人不苛求做到“事无可考,言无可据”,绝不妄加一语,但“蔑视传统,标新立异”,亦感不足为法。“凡述古人之言,必当引其言之人,古人又述古人之言,则两引之,不可袭以为己说也。”(顾亭林《日知录》卷二十)这个说法,值得学习。本书引用中外历史学家的考据研究亦多,既不加引号,又不加脚注,似有掠美之嫌,但请有识者见谅。

出版之际,得到王荣文先生的鼎力协助,在此专致谢忱。更请贤明的读者,多多指教。

陈再明

作于东京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大汉天子民间来:汉宣帝(1)

汉宣帝少年时代,重游侠,喜遍游,对地方的治安问题颇有心得,重视循吏和酷吏的法家精神。“信赏必罚”是汉宣帝时代的美称。

汉宣帝诏儒讲经图

但是中宗汉宣帝刘询(病已)来自民间的身份,的确让人感到意外。一般来说,皇帝来自民间,是改朝换代才会有的事:如众所周知的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便是平民出身。既非创业,又非篡位,完全是传宗接代的皇位继承,却选一位来自民间的人,这非但是空前的奇闻,也是绝后的怪事。

汉宣帝刘询,初名病已,后更名询。从他的本名来看,便知道生下来就是病弱的身体,为了祈求尽快病愈,才命名为“病已”。他不但生来病弱,连境遇也是坎坷不已。他在狱中度过童年,民间长大,即位之前是一位老百姓。因为老百姓的身份有碍于皇位的继承,皇太后先封他为阳武侯,才让他登基为帝的。当了皇帝就觉得这个名字太俗气,所以才改名“询”,字次卿,谥号宣皇帝。

巫蛊之乱的受害者

幼儿坐牢,事出有因。汉宣帝出生时,亦即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发生了“巫蛊之乱”。所谓巫蛊,就是巫师埋木人祭祀、诅咒杀人的做法,是一种惑众的旁门左道。汉初严禁巫蛊,因巫蛊而死的,前后数万人。因为只要找出木人做证据,便可判定有意杀人的大罪。因此往往只要想陷害某人,便说某人在某地埋有木人,这便构成巫蛊之狱。

征和二年,汉武帝已六十六岁,皇太子刘据也已经三十九岁。汉武帝有六个男孩,刘据是宫廷歌姬出身的卫子夫为他生

《古今人物对比照片》 第1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