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31部分 (第1/4页)

大刀阔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飧鋈恕D昵崛司墼谝豢椋�站蒙�椋�呛茏匀坏氖虑椤9餐�陌�茫�凸餐�闹鞠颍�顾�怯辛私�徊降慕哟ィ�簿头⑸�四侵质虑椤�

事情发展到后来那种结果,实在不是那位女学生之心愿。为此事,有关部门给他老人家戴了一顶“坏分子”的帽子。你说多冤?他老人家有一位儿子,名讳邢仲良,也居太原。人们说他以前是一位煤矿工人,后来又听说他老人家因公成了残疾,我只有祝福他老人家晚年幸福安康。

他俩的哥哥名讳邢富海,村里人称富海先生,也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我对他老人家没有印象。

还有担任过阎锡山文书的邢子述老先生,更是村里出类拔萃的顶尖人物。下面单列一篇,专门讲述他老人家的事情,在此不赘。

还有根*先生的二位儿子——邢相禹和邢相汤,下面也单列一篇,专门讲述两位老人家的事情,在此不赘。

父亲说,村里还有许多教书先生,给他老人家留下印象的就有:桂林先生,春林先生,根元先生,殿元先生,稳堂先生(二十世祖,四全先生之子),梦先生等等。

还有我尊敬的祖父——安和先生。

所有这一切,就说明一个问题,村里人重视教育,尊重文化。人常说,寺庄村的先生,比下河北村的狗都多。这个比喻似乎有些欠妥,教书先生是何等受人敬佩,岂能与狗相提并论?但是,它却说明了一个通俗易懂的道理,也反映出一个村风:重文轻农。重文轻农的结果,就必然涌现出许多教书先生来。读书求学,著书立说,大道理讲,是报效国家,为国家出力。小道理说是光宗耀祖,显耀门庭,也就是不被外人轻视,不让外人小看。

当然,也有部分教书先生出于无奈,下地干活,有心无力;外出经商,又无资本,只好读读《四书五经》,教几个学生,挣几文铜钱,以养家糊口,维持生计。

以上说得是解放前的事情,解放后的情形并不乐观。一九八零年之前,村里只出了四位中专生:同族伯父张宝林是第一位,下来是邢大成(一九四三年二月二十六日出生),年龄和父亲差不多,写的一手好字。还有一位是村民邢隆旺(一九三七年四月十日出生)爱人,她老人家的名字与母亲同名同姓,也叫邢利贞,前几年就下世了。第四位中专生叫邢中珍,邢利贞妹妹,原平农校毕业生。

一九八零年之后,我可以说是第一位考上中专学校的人,也算是一位文化人。虽然够不上先生那个级别,比一般人来说,还是多认得几个字,这是父母引以为豪的一件事情。虽说小时候,吃过许多苦,受过无数罪,但比起祖父和父亲来说,我还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挨批受斗的事情,在那个社会是很容易发生的。况且老人们常常这样说:小时不吃苦,老来不知福。我以为这是一条真理。

还是说说我的现状,出了三本个人专著,是我没有自卑感的唯一本钱:第一本是我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写得纪实文学,四百二十七个页码,三十五万字,书名叫《丰收•大可作品专集》,书名是父亲给我题写的,印数一千册,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发行,时间是二零零零年十月。第二本是我的诗集《月*人》,二百五十六个页码,二十三万字,书名也是父亲给我题写的,印数一千五百册,白山出版社出版发行,时间是二零零一年九月。第三本是我的散文集《晚上的花朵》,书名是祖母的侄儿弓中正前辈给我题写的,印数二千册,也是白山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时间是二零零三年二月。三本书都没有再版,就说明自己的水平,还停留在“初版”这个基础上。虽说没发表的书稿还有许多,自我感觉离祖先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下来是邢天德的三闺女,她叫邢忠莲。再下来就是我的弟弟张德昌(一九七八年六月十九日出生),他是湖北工学院毕业生,属马,现在浙江省宁波市一家私企工作。再下来就是我的儿子张峻峰(一九八六年一月七日出生),他于二零零三年考入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所军官学校,一切费用全部由军费开支,应该说是非常适合咱这种家庭的。话说至此,这就联想到我小时候的二个愿望:一个是当兵,一个是上大学。想不到儿子一下就实现了我儿时的二个愿望,这是我感到异常高兴的一件大喜事,尤其是我父母,高兴得逢人便说见人就夸。

再下来就是我同学邢林虎(一九六一年九月二十一日出生)的儿子——小名叫周子,大名叫邢州杰,比儿子大一岁,于二零零四年考上了太原理工学院,应该也是不错的。

现在是同族

《香蒲草嫩芽》 第31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