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7部分 (第1/4页)

桃桃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激越的战鼓声中,五千名膂力强健的高大士卒,手举巨盾,并肩前行。这种巨盾高及一人,宽及三人,为木质,外面裹以生牛皮,若非劲弩,箭射不入。数千人步调一致,仿若一道城墙在缓缓推进。盾牌手身后,是五千名劲弩手,他们手执青铜弩,背负装满弩箭的布囊,各自紧随在一名盾牌手之后,亦步亦趋。

这样的盾弩配合的万人队,一共五个。

万人队沉着地向城墙逼近,执盾的大汉尽力保持盾牌之间没有缝隙,以防对方箭弩伤及身后的同袍。当推进到距离城墙三百步时,鼓声一变,万人队顿止,动作整齐划一,形如一人。各队校尉号令如一,盾牌手将巨盾轰然戳立于地;劲弩手将青铜弩置于地上,以脚踏住,双手挽弦,咯吱吱扣到“牙”上,抽出箭矢,装入箭槽,双手端起弓弩瞄准城上。片刻后,一声令下,“轰”的一声,离弦之箭铺天盖地飞向守军。

在我到来之前,王翦得知我要亲自督战,便命主力养精蓄锐,围城部队每日只许佯攻:鼓声喧天,杀声动地,却只是小股人马抬着攻城器械轮流上前,见城上放箭,便不慌不忙地撤回,浑似秦兵在操练跑步。夜里,副将杨端和指挥那些白日里睡足了,闲得发慌的军兵们大声吆喝一番,待睡眼惺忪的守军爬起来,鸡飞狗跳,如临大敌,他们便不喊了,悠然散去。半月下来,邯郸守军日夜提心吊胆,成了惊弓之鸟。

不过,赵人好像也明白了秦人的意图,因此不再浪费箭矢。有一次,两百多名秦军如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呐喊冲杀,不料劈头盖脸迎来一阵……笑骂。秦军校尉大感意外,不知如何应付,全队人便硬着头皮一直冲到城墙根下,面面相觑。怎么办呐?这会儿别说没带攻城器械,即便有,这两百号人强行爬城,等于送死啊!……撤退?我们是第一拨攻到城下的勇士啊,岂能不战而退?!可是……不撤又能如何?

城上依旧笑骂不断,荤素夹杂,言语之鄙俗,让老兵油子都听得浑身发麻。最后,这两百来人只得垂头丧气地往回走——没错,是走,一个个拖着刀戈,低着头,好像做错事正挨骂的孩子。赵人一阵欢呼雀跃,庆祝围城以来,首次不费一弓一矢便“打”退敌人。

今日,守军方真正见识到了秦军的无敌箭阵。

第一排箭雨飞过去,城上惨叫连声,死伤甚重。大秦的劲弩乃列国最强,机括设计轻巧,弦力强劲,射程可及三百步。箭簇呈三棱形,破空之势凌厉,足以透甲贯盔。守军猝不及防之下,大吃苦头。

这时,五个万人队已经前后衔接,盾牌手与弓弩手交错排列,形成一个方阵。第一排劲弩射出,弓弩手即专心挽弦上箭。第二排瞄准,射!接着是第三排、第四排,待到第五排发射完毕,第一排已然瞄准好,迫不及待要发射了……如此周而复始,城上的守军根本无法抬头,遑论还击!

在箭阵的掩护下,一队队军兵扛着浮桥迅速冲到护城河边。护城河并不甚宽,却是极深。那些浮桥是以粗大树干纵横交错绑缚牢靠而成,上面覆盖上数层牛皮,绷紧钉牢,可承一辆战车通过。

数架浮桥被铺在一起,本为堑壕的护城河顿然成为平地。

令旗一挥,鼓声大作,“杀!——”五万士气饱满的秦军将士潮水般涌过护城河,席卷而来。他们纷而不乱,各司其职。云梯兵双手高擎云梯,飞奔到城下,七手八脚将云梯架靠在城头的垛口上,并且牢牢扶住;藤牌兵高举藤牌,为云梯手和自己遮挡箭矢;爬城兵眼冒凶光,呐喊着飞身纵上云梯,急速攀爬。

这是我所在的邯郸西门战场。与此同时,其他三面城墙,上演着同样的作战场景。

守军依旧被箭阵压得抬不起头,但他们也清楚地知道:倘若让敌人爬上城头,邯郸就丢了,赵国就完了!是以守军冒着惨重的伤亡,加以还击。有的单兵作战,躲过秦军一轮箭雨后,猛然立起,向敌人回射一箭,再迅速蹲下,动作慢的便闷哼一声,被下轮劲弩射穿;有的两人合作,抱起一块大石头,奋力掷下城去,听到惊呼惨叫,便心满意足地去抬下一块石头;有的三人一组,一人举盾牌挡住箭矢,另两人使出吃奶的劲儿将云梯推倒;还有的三五成群跑到埋锅造饭的地方,龇牙咧嘴抬来一锅开水,摘下头盔舀起来,劈头盖脸泼将下去,烫得城下一片惨呼……

我方这边,云梯兵伤亡最重,为求活动灵便,他们皆只着轻甲,又须尽力顾着云梯,尽管有藤牌手掩护,依旧不断有人倒在箭矢之下。若是城上丢下石头、泼下滚水,连藤牌也抵挡不住,是以藤牌兵亦伤亡不少。幸好后面有一批批生力军源源不

《沧海孤艳 马猴》 第17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