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 (第1/4页)
开盖有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目前,加工贸易占中国整个贸易额的50%左右,一部分国家向中国出口原材料,一部分国家从中国进口加工后的产品,这是一种“大进大出”的外需依赖型经济。虽然在中国消耗了过半全球原材料增量,但是中国并没留下更多的东西供自己的国民消费和使用。因此,我们远未实现经济崛起。。 最好的txt下载网
3 对科技的深情呼唤(4)
没有实现经济崛起的内在原因是,我们还没有实现现科技崛起,这是崛起路线的起点。
2007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已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0�1%,高技术制造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主营业务从1999年开始,连续9年稳居各行业排名榜首,主要产品手机、程控交换机、微型计算机、显示器、彩电、激光视盘机等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其他高技术制造业,如生物、医药产业等,也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航空航天产业全面推进。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国已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高技术产业体系。但绝得不出另一个结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高技术中心。这是因为,虽然我国高技术制造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但大部分是代人加工型,不是自主创新型。结论是,中国高科技产业已“有形”但“无神”。这也是整个中国科技的现状。
建国60年来,我们已经全面实现了政治独立、经济独立和局部的科技独立,下一步,我们必须尽快全面实现科技独立,然后实现科技局部崛起,进而实现科技全面崛起,为经济和政治和平崛起创造坚实持久的科技基础。这是中国从独立到崛起的路线图。
科技独立和崛起之关键:“高校”变“高效”
多年来,高考舞弊(2009年的吉林省松原舞弊案登峰造极)、高等院校科研和教学能力差、大学毕业生分配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三大焦点,涵盖了高校的入口、口内和出口。每到毕业时,高校似乎成了“堰塞湖”,让政府和社会各界伤透了脑筋。此次大危机大大加剧了就业难度,使本来就很困难的大学生就业问题雪上加霜。
这里的根本问题是,现代高校不应再是工业化时代的技校,不是主要培养就业人员的,而应是主要培养创业人才的。目前,中国高校从理念到模式,从校长到教员,都应该大变革、大更新、大升级。这是中国科技独立和崛起的关键。
现在,关于高等教育问题的争论很多,各抒己见,没达成共识,这对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我们需要深刻的高校大改革,目前的认识和行动远未到位。
第一,高校必须实现实验室独立化。美国的经验告诉我们,科技独立的前提是有一大批独立的实验室,既要财政独立,更要思想独立。在现代高校中,任何实验室的产品都有两个去处:一是进入市场;二是接受政府采购。好的企业和政府应该支持科学的发展,而好的实验室一定会得到支持。科学总是各方自愿的事情。我们要为各种资金进入实验室、各种人才进入实验室,打开大门,创造条件。中国崛起的梦想要从这里开始,中国的未来要从这里走出。
第二,必须将高校公司化。大学要变成企业,要接受资本约束,接受投资方的监督,同时,学校和学生、教师和教学行政管理人员的关系也要从过去的行政关系变成直接的经济关系,教师是大学的工人,大学生变成了教师的原材料和加工对象,毕业生是大学的产品,大学的利润取决于毕业生的质量和价格。这一点确实会引起思想的震荡,对此,我们只能勇敢地接受。
第三,必须改革高校经费模式。现有模式助长了高校的庸俗化和功利化,正在造成越来越多的不公平和低效率。首先要实现国家高教经费的人格化,实行学券制,将经费以券的形式发给即将入学的大学生,让他们再加上自己家庭的钱去购买高等教育服务。这是高教公平的出发点,也是促成“高校”变“高效”的出发点。
高效的高校,必然是重学术、轻学位的高校。
2009年春天,复旦大学拟破格录取只有高中学历的38岁三轮车夫读博士的事情成为一条大新闻。复旦大学是有独立品格的高校,苏步青当年招的研究生中,就有高中学历的,现在有些成了数学家。当然,这样不拘一格识人才的佳话,过去不算新闻。比如梁漱溟没考取大学,蔡元培让他当了北大哲学系的教师;沈从文小学没毕业,胡适却把他请到中国公学的讲台上。这是大学应有的唯才是举的学术气度和学术精神。
但是,在今日中国,
《出轨的话题有哪些》 第27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