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8章 大眼目 (第1/2页)

凡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兄弟俩讲得头头是道,众人听了无不叹服:“大禹真是睿智博通啊,竟能琢磨出这法子。”

“关于大禹开征贡赋的妙策由来,我倒是听说过一则小故事。”少姝抿嘴笑。

“还有故事,少姝你说说看。”王文娟也不泛困了,催促道。

“话说禹有了疏导治水之法,粮物补给上却仍是犯难,连日陷在苦闷中。不知是上天启示,还是巧合,他见一队蚂蚁驮着食物、排着长队打脚边而过,便俯下身子,百无聊赖地用一根小木棍将一只蚂蚁拨离了队伍,将它扛的粮食弄掉。这只小蚁拼命找粮,找到了,重新背起,又回到了队伍当中。禹不无感慨,‘弱小如斯都懂得囤粮,且自觉有序啊’,他身旁的随行却道,‘怕也不全是自愿吧!是那深居穴中的蚁后定下的‘规矩’,找来的粮食不能独享,要囤积起来支配,若蚁后饿了肚子,产不下后代,蚁族眼看就要衰败而亡’,就这样,蚂蚁运粮给了大禹启示:治水所需用度,亦应在各部族之间强制分摊,定期供应,如此方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于是,治水到了哪里,他就把评田定产、开征贡赋的办法推行到了哪里。”

少姝轻轻巧巧地说完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气氛很是微妙。

“这……未知真假,不好说,不好说。”子默憋着笑。

“有什么不好说的,这不正是你们哥哥常挂在嘴边的——以造化自然为师?圣贤亦概莫如是,”王文娟似听得有滋有味,“我宁愿相信是真的,等小羲大些了也说于他听,只不知那‘随行’为何人,伯益?皋陶?还是后稷?”

少姝报以率真地甜笑:“嫂嫂相信就好,我也愿意相信。”

少婵在旁边直摇头,忍不住调侃道:“少姝岂止相信,你适才信誓旦旦的口气,就仿佛是亲眼见过大禹的真人真面似的。”

“不亏是‘想入非非’姑娘,每叫我等大开眼界,自叹弗如。”少妍也冷不丁地插来一句。

“嗐,怎么又说起这个来。”少姝无可奈何地一摊手,砸了砸嘴,嘴角梨涡时隐时现。

子猷长嗽了一声,大家才重又静下来。

他开口便是荡气回肠:“禹开贡赋已近三千年了,集众合力,为民谋福,《禹贡》一篇让我们懂得了何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句:出自《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才会安宁。)

虽无关乎时局,见兄长议及与国政多少有点牵连的话题,很是少有,子献从刚刚起就开始兴奋,急不可耐,想把心中的话都倾述一番:“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武帝开朝以来所定之‘户调制’,田租每亩每年纳粟4升,每户每年纳绢2匹、绵2斤,租调之外,不再以其他名目擅自征收,体恤劳苦,休养生息,殊为德政啊。”

(“苛政猛于虎也”:出自《?礼记檀弓下》。)

(户调制:亦称“租调制”,汉末时期,曹操曾发布过一条律令,令曰: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棉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户调”这一税名从曹魏起成为定制,属于一项重要的税收改革,与之前两汉实行的田租制相比,上缴额度要低,如两汉田租制明确规定百姓不但要上缴田租,还要上缴刍税和稾税,曹魏为天下苍生计,废除了二税,为恢复生产,为后来灭蜀,更为后世四百年之田租征收方法,奠定了基础,从历史长河的角度看,成就斐然。)

子猷微笑起来,示以沉默的赞赏。

少姝则睁大了眼,光听子献说话,亦能感到他心中热血沸腾。

“此一‘贡’字,实乃该篇之大眼目也。古来学究多解为‘贡赋’之贡,如子献所言,然“贡”字之本义,据《说文》贝部解为‘献功也’,其意与贡赋尚有分别,不可不察。”子猷读书,真是“抠”到了字斟句酌的地步,且潜移默化地将这顽习带到了学生们身上。

(眼目:眼睛面目,在此喻义理关键之处。)

“是了,此‘贡’字确与彼‘功’字迭韵。”王文娟会心地低吟,“大禹之功,德泽华夏,照彻山水,万古流芳呵!”

(《说文》:《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见此,子献冒出个点子来,兴致勃勃道:“嫂嫂头回上山来,节会人多事忙,走马观花,想来也没看得

《烧熟的木耳放冰箱过夜能吃吗》 第18章 大眼目(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