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93部分 (第1/4页)

大刀阔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嗽偕献嗾奂シ碓�闲值艿谋匾��

曾国藩的部队裁撤之后,有的人沉寂了,有的人却转入了官场,仍然在清末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作用。

湘军在建军之初,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一次战斗,一百人当中可以提拔三人,此后逐年增加。湘军打了十二年仗,被提拔的人数之多,可想而知。最保守的估计,武职三品以上的人数大约有三万人,三品以下的人数则将近四万人。这些将士的提升主要通过论功行赏,有的特殊人才是通过曾国藩秘密奏荐,被清廷驳下来的不到千分之五。

湖南人把读书和当兵作为实现个人奋斗目标的捷径,一些科学家和文人,也想方设法和湘军拉扯关系,或者到湘军中去混一混,有了这么一段履历,升官和办事就方便多了。曾国藩幕府的李善兰和华衡芳,是自然科学家,俞樾、吴汝纶、王辏г撕屯醢捕ǎ�蚴窍婢�桓�奈幕�恕!�

湘军人物走上政坛,是因为清廷的封疆大吏,充斥着湘军出身的官员。关系错综复杂的家族成员,以及同乡故旧、知音同道,都容易进入官场。江忠源、江忠义、江忠济和江忠树是兄弟。李续宾和李续宜是兄弟。曾国藩、曾国荃、曾国华和曾国葆是兄弟。胡林翼和罗泽南是亲家,而罗泽南又是曾国藩的亲家。曾国藩又与刘蓉、郭嵩焘、李续宜和李元度是亲家。左宗棠与胡林翼也有姻亲关系。罗泽南与李续宾、李续宜、王錱、蒋益澧和刘腾鸿是师生关系。这样,同乡加亲家,再加家族关系和师生关系,在清末湘军中构成了一道道严密的关系网。

湘军将士做总督的有十三人,做巡抚的也有十三人,总督巡抚是清代行省最高的长官,他们提拔有关系的人非常容易。在同治年间,全国行省十八个,有一半以上行省的最高长官都是从湘军出身的。同治以后督抚擅权的局面,便是因为湘军将领做了总督和巡抚。后来随着李鸿章的淮军也是“遍用乡人”,湘淮军便主宰了中国政坛,近代军阀割据从此开始。

曾国藩新创的淮军,已经成为一支劲旅。新的起来了,旧的就可以被取代,也就是可以解散了。曾国藩创立淮军,就是为了弥补湘军的不足。曾国藩用兵,采用戚继光“澄定浑水、再吸新水”的办法。“浑水”指的是旧军,“新水”则是比喻新军。他认为,一营军队染上暮气,就必须把它遣散,另行招募新军,然后才能壁垒一新。

曾国藩强烈地感到清廷对自己手握重兵的猜忌,不动声色地借别人的手来另创他的新武力。撤掉自己的部队,而不撤其他湘军部队,也不撤掉淮军,即便有什么风吹草动,清廷不敢把他怎么样,他在湘军和淮军中仍然是有号召力的。

曾国藩认为,湘军和淮军是分不开的,曾、李两家必须串通一气。淮军兴旺了,他自己就可以安稳;淮军失败了,他自己岌岌可危。这些话,曾国藩说得十分坦率,毫不掩饰。淮军既是李鸿章的武力,也是曾国藩的武装。当然,淮军将领惟李鸿章马首是瞻,但李鸿章却始终依仗着曾国藩。曾国藩暮年的富贵,可以说是淮军给他保全的。

1864年,同治三年(26)

曾国藩有了淮军来替代湘军,裁撤湘军一点也不心痛。曾国藩心痛的是,左宗棠等一批湘军干将,认为他为了一己之平安,一己之私利,而错误地将所部裁撤。左宗棠不赞成湘军暮气说,这也是日后他发誓要重振湘军的原因。

曾国藩的湘军隐形到了政坛。这个政治集团如日中天,令天下人艳羡。湘军将士们可谓达到了目的,天下督抚被他们占去了一半多。督抚们手上有权有钱,遇到战事还不是一呼百应?何必还保留着一支扎眼的军队呢?

曾国藩手下的湘军将士们很快告别了裁军的阴影,愉快地离开血腥的军营,坐上华丽的八人大轿,像光芒一样射向全国各地,荣耀地做官去了。

300

曾国荃对金陵发起总攻期间,左宗棠的部队也在浙江北部对太平军发起攻击。7月6日,湘军逼近孝丰城下。守城的太平军在当夜撤走。

7月7日,湘军进占孝丰,北攻山城安吉。这座城市东临莫干山,南接天目山,可谓处于万山丛中,地势非常险峻。这里的太平军通过梅溪与泗安,与广德的太平军连成一气。左宗棠写信给李鸿章,请湘淮军进驻泗安。

湘军进占金陵之后,太平军全部从广德奔向湖州,在尹隆桥修筑壁垒,以保持道路畅通。

李鸿章的湘淮军顿时活跃起来,从夹浦向西南推进,进入泗安。

郭松林和王永胜等部攻打尹隆桥,军士伤亡惨重。

《湘军五虎上将》 第93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