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3部分 (第1/4页)

大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芎茫�褪俏以诩彝ゾ〉搅艘桓銎拮拥脑鹑巍�

我有一个8岁的儿子,作为母亲来说,我觉得孩子的成绩并不重要,不能学得太死,要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成才固然重要,但做人更重要。我从来不打骂儿子,但是他最听我的。记得有一次带他去伊藤洋华堂吃东西,说好不超过三十元,他吃得很满足。后来他看到奥运福娃,就闹着要买。我说不行,如果开始你要买福娃,那就不能吃东西,只能选择一样,因为说好了在三十元以内开支。儿子哭闹着不走,我就坐在一边等他,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坚决不妥协。等他哭够了,我就给他讲道理,最后问他想通没有,他说想通了。平时我会经常对他说,妈妈很爱你。做母亲的,要让孩子知道你的心意。

易:能用一句话来评价改革开放三十年对你一生的影响吗?

陈:我们国家真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也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但我更多的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而且还将继续受益。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采访手记

“川剧院在白云巷3号,”陈巧茹清脆的声音从电话另一端传来,“东风大桥与水碾河之间,到那儿一问都知道的。”说话简洁,一个多余的字都没有,印象中的陈巧茹应该是干脆利落的女强人。

白云巷,极富诗意的街名,让人不免想起杜牧的诗句:白云深处有人家。可当我站在白云巷3号成都市川剧院的大门前,却不禁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剧院大门立柱上的红漆被岁月冲刷得斑驳不堪,露出灰白的底子,上面隐约可见一行带着点金色的行书——成都市川剧院。院内是几栋灰色水泥墙面的旧楼,只有办公楼外墙刷上了黄色的涂料,看上去醒目一些。在周围高楼大厦晶亮的玻璃幕墙映衬下,这里如同上个世纪留给人们的一处充满回忆的纪念地。

陈巧茹正在开会,透过玻璃窗,她一眼看见我,巧笑招呼。这是我见过的最简陋的院长办公室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小书柜和一组沙发。唯一引人注目的,是书柜上的彩色演出海报——陈巧茹主演的《欲海狂潮》。

眼前的陈巧茹穿着米色格子裤,黑色紧身上衣,身材玲珑、修长,一双凤眼顾盼生姿,鼻梁挺立、嘴角含笑,天生演戏的料子。“你先看看资料,我开完会就来。”她体贴地说,打电话让人送来一本精致的宣传册——《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陈巧茹翻开宣传册说:“今年4月,在北京保利剧院和北京大学百年讲堂的舞台上演出了我们川剧院的保留剧目《红梅记》和《欲海狂潮》,上面都有介绍。”

采访显得有点随意,一是我没有准备一问一答,二是我想让采访变成两个女人间的闲聊,三是拿陈巧茹自己的话来说,她是跳跃思维。因此,我们总是在不同的话题间穿梭。我们是第一次见面,我甚至从没看过她演的戏。这样反而让我拥有无限的自由度和想象空间去感受、探究甚至猜测面前完全陌生的对象。

采访出来,白云巷车少人稀,清静闲适。这时,陈巧茹的形象在我心中渐渐清晰起来。她的生活与普通女人没有什么不同:学戏、工作、结婚、生子。不过,从她的一言一行中你能感受到,她拥有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意愿。她的人生就是在不停地实践、思考,再实践、再思考中攀升,从不停滞。她的人生轨迹,如同水面泛起的波纹,一波接一波,不断向外扩张,从四川一个偏僻的小县,走向省会成都,从成都走向全国,从中国走向世界。

陈巧茹说:“我不是女强人。”是的,在我眼中,她是一位聪慧的漂亮女人。

本书所用图片,除单独署名外,其余均由受访者提供。

樊建川 我一直在时代最前沿往前冲(1)

樊建川近照 人物简介

樊建川,1957年生于四川宜宾。高中毕业后当了两年知青。1976年参军,1979年考入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1981年到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任教,1987年转业到宜宾地委政策研究室,1991年任宜宾市常务副市长。1993年5月辞职到成都打工,1994年创办建川房屋开发有限公司,任董事长。2003年,以个人名义在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兴建以抗战、“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建川博物馆聚落”,于2005年8月15日开馆。

陈田(以下简称陈):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的变化太大了。你搞收藏,是一个对岁月流变特别敏感的人,回顾这三十年一定别有滋味。很有意味的是,综观你这三

《我的三十年全集》 第3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