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 (第1/4页)
津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军与同样手握重兵的端亲王父子撑腰,最后迫其无奈,只得通过德藼亲王入朝参政的提案。
不过视我为洪水猛兽的客家人显是心有不甘。当是俨然六宫之主的客愨妃纵容、其祖父客平有心借大众舆论毁我公众形象之果,近月有关德藼亲王与圣上的诽闻不但衍生诸多版本,在后宫津津乐道,乃至宫外亦是传得沸沸扬扬。可即便如此,我睁只眼闭只眼,放任不堪的流言传至宫外,乃令天下人知晓当今圣上觊觎自己的亲妹妹,构陷有为功臣,是个荒淫背德的君主。只是事有两面,但凡流言蜚语,众口难调。他失了人心,我赔了名声,成了世人眼里的红颜祸水。可即使第一次交锋,两败俱伤,我亦无谓。清者自清,孰是孰非,自有后人评断,我无须辩言。为了夺回往昔惟恐避之不及的皇位,承此恶名,我心甘情愿。
挺直了身,卓立金銮殿。虽然我乃朝野的话题人物,本便惹眼,初来乍到,又是一身前所未见的朝服,怎生格格不入。可即使近百道迥异目光凝在后背,我面不改色,凝神静听分成两派的众臣就中原地区近来虫灾盛行、农作物欠收,可有必要降赋税以稳民心,争锋相对,激烈相驳。只是当年四阀之乱,中原民不聊生。内乱平息后,朝廷非但没有体恤百姓疾苦,反是屡立名目,增收赋税。名义上充裕国库,实则中饱私囊,个中翘楚,便是位列左侧朝班之首的那位老人家及门下官员。望着客平淡漠驳回攸关客氏所掌的兵、工两部的三项税收,我眉峰轻扬,不着痕迹,冷然一笑。
权势之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这农耕时代,怠慢百姓、尤是农民,无疑自取灭亡。不论是我前生的时代,还是这里一脉相承的历史,皆有可作前车之鉴的农民起义,故而我身后那位重返朝堂的权相反其道而行,即使归还名下的庄园亦会受其波及,与自己的门生、户部尚书崔苏出班上奏,减免多项农税。然,我这位老谋深算的外祖虽是为民求福祉,可借此比照专权敛财的客氏,宣扬归家善名,笼络人心,不乏公关之道,且将无穷后患止于萌芽,以令我即位时,纵非四海升平,亦不至接手一个民怨四起的羲和国。我慨然暗叹,偏首望了眼淡定自若的老人,相视一笑,即又若无其事,各自移开眼去。可正当众臣各抒所见,相持不下,自上朝后便然心不在焉的皇帝陛下蓦然开口,慵懒道:“归卿所言极是,不知皇妹有何高见?”
我微怔,回眸冷凝帝王讳深微笑。暗忖片刻,不急不徐:“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三年前的那场内乱,已令我羲和国元气大伤。逢此非常时期,当如归相所言,施惠百姓,以安民心……”许是讥我不过外祖的应声虫,余光瞥见客平不屑一笑,我轻扬起唇。锋芒尽敛,难立威信。锋芒太露,众矢之的。个中的「度」确难衡量。不妨信口开河,唬上一唬,“乃至臣妹以为减低赋税,不过权宜之计,不妨从根本上变革我朝的赋税制度。”
话锋骤转,众臣皆怔。许是以为往日不曾理政的德藼殿下不过虚张声势,我回首流转视线,或愕或讽,静待我夸夸其谈。清浅一笑,我平声静气:“论学识,本宫远不及各位大人,可也知道苛政猛于虎。如若强征徭役,便会延误农时。巧立名目,屡加赋税,长此以往,许会令得百姓不堪重荷,官逼民反。所以本宫想着与其分而收税,不妨将赋、役、杂税合并一条,令百姓折银交纳。另外,眼下按丁征税的做法,本宫亦觉弊大于利。如若清丈全国的土地,以名下田地为基准,摊丁入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不但有利增加人口,亦可减轻百姓负担,不致为逃税四处迁徙。从此安栖一方土地,专心务农。”
此言一出,举朝哗然。户部尚书更是神情莫测,欲言又止。掌理土地与赋税,自是深知苛捐杂税滋生的并不仅止民愤。可过往以人口为单位,征收农税,拥有大片私田的豪门世家收多于支,地少的小农却是日渐贫寒。如若依我所说,按亩征税,虽是于民有利,可对世家而言,便是损失惨重。故而目光徘徊在亲王和恩师之间,满面踌色。因是殃及名下田庄,归仲元对我敛容深望,客平更是不加掩饰,面寒若水。朝堂之上,寂然良久,终是外祖放下身段,对毫未顾念归家利益的外孙女儿低首恭声:“殿下心忧民生,微臣感佩。”
老谋深算的权相模棱两可,不置可否。我适才引用清朝雍正帝的「摊丁入亩」,提出利于发展农业的新税法,亦是心血来潮。施行与否,但看这些权臣目光深浅,可能参透横征暴敛不过小利小惠,经济发达、国富民强,更易聚敛财富的道理。
我垂眸颌首,淡笑还礼。群臣意味深长的注视下,从容转过
《娑罗树简介》 第55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