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部分 (第1/4页)
管他三七二十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去年的江南金融风暴影响到的仅仅是江南本地。如楮币局、三大银行,还有东洋、西洋商业协会,这些控制者大宋财计命脉的巨无霸,都是毫发无损,甚至在其中赚够了利润。三大银行、两洋商业协会的股东,是以天子为首,云集了天下的顶级豪商和各大藩国。比起江南的富户,站在这些银行、商业协会背影中的大人物们,才是真正掌控大宋命运的中坚力量。
至少现在赵伯铭在这一番变乱中,已经通过亲身经历明白了,在他父皇还在的时候,决不能随意向军中cha手——这一点他虽然一直都有所自省,但还是比不上亲身经历带来的教训——父子间虽有血脉相连,但天家岂有私情,一旦与皇位有上瓜葛,再多的亲情也是一团狗屎。
赵伯铭终于知道,一名真正合格的太子,应该像他的那位已经过世了的大哥那样,处处以父皇为先,远避军方,偶尔表现一下仁心,那就足够了。太子并不是天子,作为皇位储备和保险,在皇帝尚在的时候,要懂得藏身于阴影之间。太过放纵自己的权欲,便会引来天子的雷霆之怒,而天下所有人的命运却取决于九五尊,太子也不可能例外。
‘幸好父皇只是想给我一个教训罢了,并不是嫌弃。’
马车迅快的在道路上疾驶,不过坐在厢壁厚近两寸的车厢中,却是一片寂静,甚至听不到什么声音。寂静中。赵伯铭突然开口,对自己的左膀右臂道:“你们怎么不问今早父皇唤我入宫究竟为了何事?!”
陆游和宁易抬起头,看了看赵伯铭的表情,便问道:“是不是有什么好事?”
“父皇想下诏征集天下英才,编纂一部《皇宋百科全书》!”
“《皇宋百科全书》?!”宁易皱了皱眉头,问道,“是如《太平御览》,《册府元龟》那样的大典?”
赵伯铭点了点头:“对!就是集合天下所有学科的大通典。”
典籍不是单一的书册。而,对于尊崇以教化、传承为上的儒家,从而稳定皇权的历朝历代来说,任何一次大规模编辑综合经典,都是一项保证天子权柄、象征朝廷文治的巨大工程。
为了彰显朝廷的文治之功,更为了让自己坐上皇位更加名正言顺,赵光义和他的儿子赵恒,都下令编纂炫耀文治的大典集。而另一个世界的后世,明成祖编纂《永乐大典》,也是因为这个缘故。至于满清乾隆时的《四库全书》,更重要的用意还是放在毁禁对统治不利的书籍上。
在大宋初年,赵光义和赵恒的统治期间,一共有四大典籍部书被编纂。有百科全书类的《太平御览》、史学类的《册府元龟》、文学类的《文苑英华》,以及小说传奇类的《太平广记》。
不过洪武朝已经三十年了,虽然因为教育普及的缘故,国中文风浓郁,好学成风。但一部权威性的大典章,却始终没有编纂。有许多士子曾经上书,请求天子下诏。如今赵瑜便趁着六十大寿,准备召集天下各行各业的英才,编写一部《皇宋百科全书》。
“按照父皇的意思,这部《皇宋百科全书》不属于传统的经史子集目录系统。而是融合收集大量科技类的图书。而且并不是编纂出来就算完的,日后还要十五年一修订,一甲子一重修。在皇宋百科全书中,无论文史经典,还是各类科学、创造,同时还有人物。用类似于字典、辞海那样的条目注释,一起编辑起来。”
“这可是项浩大的工程,绝不是三五年就能完成的。而且无论谁来主持,都做不到糅合所有人的意见,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才能是一回事,身份地位其实更……”陆游话音突然顿住,盯着赵伯铭,而在他之前,宁易早已将目光钉在赵伯铭脸上。两人一齐难以置信的问道,“难道?……”
“没错。”赵伯铭唇角上翘,“父皇打算让我挂名领衔,作为主编来主持编纂。”
宁易、陆游对视一眼,几乎是喜不自禁。这个任命政治意味很浓。甚至可以与当年懿文太子代替皇帝登坛祭天相提并论。编纂百科全书的工作肯定很是繁重,但可以让赵伯铭趁机避开日后的风波。而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避免不了的要与各行各业的顶尖人物共事,当然也会结下深厚的人脉关系。这可以让赵伯铭了解到大宋现有的各色人才,为他日后登基用人打好足够的铺垫。
虽不能说太子之位已经确定,但赵伯铭的确是想着他梦寐已久的位置,前进了一大步!
第二十二章 白山黑水(完)
大宋洪武三十八年七月十七。丙午。【西元1163年8月18日】
吉林,桓州。
《大宋帝国风云小说》 第179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