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33部分 (第1/2页)

冥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杨博接过念道:

一部五尚书,

三公六十余。

侍郎都御史,

多似景山猪。

再念第二张:

漫道小民度命难,

只怪当官都姓贪。

而今君看长安道,

不见青天只见官。

念完问:“叔大,这是从哪儿弄来的顺口溜?”

张居正道:“这是民谣!大凡国运盛衰,官场清浊,民心向背,都可以从老百姓口头相传的歌谣,也就是您所说的顺口溜中看得出来。”

第十二章 胡狲传信(7)

杨博笑道:“京城天子脚下的龙袖骄民,比之外省,一张嘴也格外尖刻。什么‘一部五尚书,三公六十余’,这分明是讥刺高拱在位时赏典太滥。高拱不断给人升官晋爵,本意是笼络人心,结果弄出了一大批秩高禄厚的闲官,如此说来这几句顺口溜也算是言中有物。至于第二首,说什么当官的都姓贪,长安道上不见青天只见官,此语有失偏颇。”张居正道:“偏则偏矣,但绝非捕风捉影,老百姓盼清官,把清官比作青天,自古皆然。但历朝历代,清官莫不都是寥若晨星。我大明开国洪武皇帝,吏治极严,那时有一个户部主事贪污了十两银子,被人告发,洪武帝下旨给他处以剥皮的极刑。可是现在呢?连一个吏员都称不上的公门皂隶,办趟差也不止敲人家十两银子。博老您想一想,这些银子后头,藏了多少敲肝吸髓的贪墨劣迹。又有多少老百姓,被敲榨得家破人亡贫无立锥之地。今日国库空虚、官场腐败,如果再拖延下去,必然政权不保社稷倾危!”

杨博说:“你说的虽然在理,但铲除其弊端该从何处着手呢?”

张居正道:“只有刷新吏治,对此我已深思多年,主要在于整治三个字,第一个字是贪、第二个字是散、第三个字是懈,这是官场三蠹。这次京察,就冲着这三个字而来。”

杨博很赞赏官场三蠹的说法,但照他看来,要去掉这三蠹,谈何容易。张居正却道:“难是难,但身为宰辅,我已无退路!”杨博含笑,道:“我尽管没有说服你,但至少弄清楚了你实施京察的真正动机。今天早晨,吏科给事中雒遵到我府上,说了他们六科廊那帮言官的担心,他们大都是高拱的门生,为了弹劾冯保,都一起到宏政门敲了登闻鼓。他们认为你和冯保关系不错,害怕冯保借你之手,借京察之名对他们施加报复。”张居正道:“你去告诉那些言官,因人划线的事,在下决不会做,他们虽然以高拱的门生居多,但他们良莠不齐,不能一概而论,有不少言官忠于职守,纠弹不法,可称为朝廷的护法金刚。但也有一些言官窥伺风向,投某些权臣所好,为其排除异已而效命,这样的言官,一个也不能留!”

看来张居正真要实施雷霆手段整顿吏治了。杨博是两任吏部尚书,对情况熟悉,两人谈起目前全国吏治的状况。九品以上官员,全国共有七万名,北京与南京两处有二万七千名,各有十八大衙门。官员一多,扯皮拉筋的事都出来了,趁这次京察裁掉六千名官员,主要的对象是贪官、懒官和庸官。而实行京察,裁汰冗官,整个过程打算用三个月完成,虽然有可能造成官场极大的怨言,但长痛不如短痛,没有一个好的吏治的局面,没有精干的人事,万历新政就无法推行下去。

杨博叹道:“叔大啊叔大,大明开国以来,没有像你这样当首辅的,为了朝廷利益,你不惜与整个官场作对!”张居正道:“博老,在下早就说过,生死荣辱得失关头打不破,国事就无法料理!”说到这里,忽听得一声炸雷,惊得两人一激凌。窗外,天空乌云密布,随着一声惊雷,如浇似泼的豪雨已是洋洋洒洒铺天盖地而来。望着窗外的雨景,张居正赞道:“真是一场好雨!”久旱多日,也该下一场透雨了。看看钟,已经快到午时了。张居正道:“博老,雨下得这么猛,您想走也走不了,只能在这里吃顿便餐了。”杨博道:“好吧,咱也不要别的,只要一碟咸菜一根葱,两只窝头一碗粥,有吗?”张居正笑道:“博老若要燕窝鱼翅,我无法办理,若只要这个,管保供应。”

夜雨中,张居正到了家,晚膳已经准备好了,但允修和嗣修去逛什刹海还没回来。张居正一听便有些着急:“那你还不赶紧找人去找?”顾氏道:“去了呀,他那两个哥哥一个时辰前就出去找了,可到现在还没回来,恐怕是雨大,在哪躲雨吧!”张居正命李可即刻带人前往什刹海,一定要尽快找到允修和嗣修。李可走后,张居正一直在屋中喘着气,不停地踱步。顾氏注视他道:“怎么啦?孩子

《万历首辅张居正图片》 第33部分(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