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23章 行小人行径 (第1/1页)

耕心堂一学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十一月份初,天气转寒,在北苑正热火朝天的练兵之际,东宫太子赵载承突染寒疾,在南山离宫温泉安养的圣人赵钰民连夜回宫主持国事。 圣人赵钰民性子慵懒,隆盛十二年之后,圣人赵钰民便将国事交由太子处置,自己只做斧正。 只是,监国大权在握,对于太子赵载承来说不亚于一副天大的重担忽然压在身上,太子赵载承殚精竭虑,政务无缺。 但是大乾各州府每日送至长安的文书少说也有千份,三省六部,九寺五监,二十三位紫袍重臣加上千余位各部属官虽然将文书分出轻重进行批奏,但是每日送至东宫的文书也有上百封。 诸多事情都需要二十出头的太子和三相商议之后才能中枢批阅,下达政令。 整个隆盛十三年已经走到了尾声,长时间的劳累,让太子赵载承累倒了。 监国太子病重,圣人赵钰民回宫,并不存在权利交替。 但是,这件事情却引起了朝堂上的一些议论。 太子赵载承身子骨从小就不是很好,当年圣人赵钰民登基之初,战事政事繁多,圣人赵钰民也没有心思看护年幼的太子,便是在那个当口,刚刚被立为太子的赵载承染过一次气疾。 而比太子只小两岁的二皇子文治武功不弱于太子,十四五岁的三皇子和四皇子,两人年纪只差一岁,三皇子自幼喜武,四皇子跟着太子学了不少政务上的学问,一文一武在南方坐镇,年纪虽小,初见角笛。 “易储!” 当这两个字出现的时候,整个长安城都陷入了惶惶不安之中。 皇家之事,本就是绝密之事,也正是因为有人猜测太子赵载承可能身有隐疾,所以在大乾一直有人支持二皇子入主东宫。 现在太子赵载承染疾,这个话题又被人提了起来。 圣人赵钰民回宫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南衙十六卫全军上街,配合长安万年两县不良人抓捕散播谣言的人。 要知道平日里南衙十六卫中的十二武卫并不是全员轮值于长安城,只有一半府兵在长安城中,剩下一半府兵则在长安城东边的霸上大营。 太子赵载承染疾,本就是圣人赵钰民的心病,现在有人散播谣言,圣人赵钰民怒气涌上心头,命令兵部调动霸上大营府兵深夜入长安。 整座长安城进入战时那种军管的状态,十六卫大将军甲胄不立身,长安万年两县县令,命令各坊官及不良人排查城中。 闹了半个月,东宫传出消息,太子只是因为劳累寒气入体,已无大碍,而长安城中因为管不住嘴的人抓住了上千人。 都是平头百姓,还是天子脚下的百姓,本就多事,妄议朝政,大乾还没有到听不了坏话的程度,但是议论到太子身上,圣人赵钰民这个好脾气的性子,也是忍不住怒气。 太子痊愈,圣人赵钰民这才轻拿轻放,让长安万年两县放了被抓起来的百姓。 不过刑罚可免,却要受些皮肉之苦,上千百姓中揪出来最早散播谣言的十几人,拖到东宫门外,每人笞五十给太子出气。 只是这份迟来的关爱,让太子赵载承苦笑不得。派遣宫人送去了十几张牛皮,说是太子仁慈,衙役们用鞭子抽打,隔着牛皮伤不了人。 帝王威严笼罩在长安城的上空,好像帝王就应该有所威严。 而太子仁慈之名又传了开来。 传这个话题的还是那批说太子身染隐疾帝王人。 看似圣人闹脾气,但是效果却不在民,而在朝堂,所谓无风不起浪,很显然若是没有人操纵,谣言怎么会散播的那么快。 一天时间,太子身有隐疾的话头就传遍了长安。 在这场闹剧一样的事情中,要说谁的压力最大,无疑是二皇子赵载校。 二皇子虽说不出十六王府,看似赋闲,实则从益州归来后,重新执掌牡丹内卫。 “中书舍人安昌醉酒溺亡!” 长安城又出了一个新的话题,堂堂庙堂上身穿绯袍的中书舍人因为醉酒,回家的路上,栽到了路边水渠中溺亡,长安城百姓又多了一份谈资。 但是真正在朝堂中有话语权的重臣们却不这么认为。 因为调查中书舍人安昌溺亡之事的人是牡丹内卫。 这就有趣了,长安城的事,一般而言,这种事情,都是交给两县不良人、衙役,各坊坊官去管,什么时候轮到牡丹内卫去管这种事情。 不过哪怕知道这是二皇子做的,也没有人去提,装作不知情,便过去了。 苏策在北苑大营中练兵,知晓太子病重的事情,也只是笑笑,上次太子在苏庄校场上,全套甲胄在身,狠狠地“揍”了自己一回,全套甲胄几十斤套在身上,可不像是体弱多病的人做的事。 很快,太子就痊愈了,圣人赵钰民怕累着太子,回宫之后开始处理政务,到了十一月底,太子赵载承出东宫来到北苑大营。 而苏策看着眼前一身戎装来北苑大营的太子巡查的样子,可不像大病初愈的样子。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崛起解释》 第123章 行小人行径(第1/1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