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4页)
莫再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战场上有丰功伟绩的人。说他英勇无比,为何和黄忠一个老头不分胜负?说他胆识过人,为何长坂坡上他不留下垫后?至于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和他的高义也没什么瓜葛,只不过是仗着蜀国的威势胆子大了罢了。
又说到高义就不能不谈到荆州的事。孙吴曾多次派使者拜访他,当然是为了讨回荆州,都遭到他的大骂而归。本身刘备借荆州就是一件很没有道理的事情,而他却一直理直气壮,好象是人家不讲理。这和无赖好象没什么区别。孙权诚意的要和他联姻,他却把人家整个东吴羞辱了一番,这对于孙刘联盟绝对会产生不好的影响。难怪后来吴攻击了荆州。
败走麦城后,他还是为了高义而不肯投降。孙权可不吃这一套,干脆杀了他。他既然能在曹操那暂时折屈一下,为何在孙权这就不能再“委屈”一下?他不知道,因为他的“高义”,刘备昏了头,更使蜀国陷入了极大的危机!
关羽成了神话,但是神话的东西有多少真实的呢?
忠烈别说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一首《过零丁洋》唱出了忠君爱国的情怀,表现出豪烈之士的顶天立地。宁死不屈的忠,惊天动地的情!这是一首民族之魂,这是一句慷慨之歌。
纵览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忠君爱国之士很多很多。可是“忠而未必信”。这就是忠臣之所以成为烈士的原因。春秋“伍员流于江,长弘死于蜀”的悲剧也就是在如此的环境之下发生的。这些忠烈的豪情天地为之动容,却又总抵不过奸佞的几句谗言,感动不了君王的心。
六月飞霜,那是邹衍的冤屈;汨罗泛浪,那是屈子的哀怆。漫天飞雪掩盖了忠臣的躯体,却又被那些悲壮的鲜血染得通红。忠臣是一种赌注,君王才是真正的法官。信与不信那是君王的心,而忠烈的满腔热血却始终要撒向这颗不定的心。
即使他们知道君王在犯错误,他们也只能屈服于淫威之下。所谓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就像岳飞,明明知道皇帝要杀他,也只得放弃大好时机,而去冤死。这是一种悲哀,是忠臣的迂腐,是忠臣的悲哀,但这更是皇帝的悲哀,一个名族,一个国家的不幸。
千刀万剐之下,崇祯皇帝杀掉了唯一能够抗清的袁崇焕。这便是一种不幸,民族的不幸,皇帝的失败。杀掉忠臣便等于断了自己的受忠之道,忠烈也就变得韬光养晦,明哲保身了。可是仍然存在着那么多的忠烈,在敌人刀下宁死不屈,但是他们却又着实的回天无力。这是一种明志,还是一种违天。他们忠的始终只是皇帝,是皇朝,而不是人民。
和平年代,那些欺压百姓的大老爷,在战乱之下却也能变得骨头很硬。这让我们很是不解,他们是忠烈,还是奸佞?他们对老百姓毫无情面,是老百姓心中的恶魔;但是他们又对君王无比的忠诚,是君王的宠幸。他们的一生很是矛盾,却又是很畅快,因为他们把握住了升官发财之道,却又失去了真正的“忠”。他们的忠诚是“小忠”,失去了忠诚的真正意义,只对君王的忠诚,对于国家而言,还得要看君王是明智还是昏庸。
亡国的忠烈是一种高尚的明志,但又是一种无意义的徒劳。整个历史已经开始改朝换代,他们却仍然幻想着去改变,他们往往成了社会动荡的发起者,无益于国家,更无益于人民。他们是忠君爱国,可他们忠的是已经在奢华腐败中死去的君主,爱的是已经倒塌的国家。他们带着崇尚他们的人民扮演着阻碍历史发展的角色,结果只能是灭亡。
但他们真的很悲壮。悲惋之中,让我们为他们而感到可惜,如果把这份忠心献给新生的国家,献给人民,那可是民族之福啊!可是他们的志向只有一个,就是抵抗,宁死不降!
历史是残酷的,但又是合理的。愚忠的心理只能让后人敬仰,却终不能去效仿。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简评魏信陵君
我们都知道战国时有四位有名的公子。他们分别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楚国的春申君黄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以及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而在《史记》中从司马迁的描述和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特别推崇信陵君的。“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绌于不肖,唯信陵君能为之。”可见他对信陵君的评价之高。
信陵君非仅仅是魏国的宰相,他的王子身份托起了他在整个魏国的信望,再加上他并不以此而骄的性情,谦和礼让,其君子气概油然而生。也许对于一个地位低下的人,他们礼让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对于他这样一个声望名利高高在上的人,能具有如此情怀就真是难能可贵
《飘落的近义词是什么》 第8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