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问答式授徒 (第1/3页)
甘庄柳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管思考得正确与否,我不再去想,就带了卫队,匆匆去李应、杜兴经营的军械司,看工作进展如何。
李应自任军械司司长以来,和杜兴这个军械司总管事搬离了“将军宅”,他俩与军械学院院长戚无双,副院长耶律火、完颜烈、李威、张怒任等吃住在军械司院内,很难见上一面。
我们进了军械司院内,听不见走动声和吵闹声,只有车床、管钳碰撞的声音。走近一看,神弩作、甲胄作、旗帐作、刀枪作、战车作、抛石作、守城作、攻城作、火油作、火药作、火器作、闪电作、毒战作、马军作等各种房舍内,画图纸的、小声讨论的、苦思冥想的、自言自语的,不一而足。制造车间,工匠们则专心试制着各种各样的武器装备。
军械学院里,30名老年工匠、一千多名青壮年工匠按照特长、兴趣,被分在不同厂房里,结对培训。戚无双讲授的正是弓弩的前世今生。
戚无双讲道:“弩是由弓发展改良而来的。中国最早在两万多年前就发明了原始的弓箭,到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在弓箭的选材、制作、使用等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当时的弓箭种类也很多,制作水平也很高。据记载,春秋时代的晋平公让人制弓,用了三年时间才完成,弓箭使用时要用一只手托弓,另一只手拉弦,箭的命中率也不算太高。后来,就在弓的基础上发明了弩。弩是装有臂的弓。弓臂上安了定向装置和机械发射装置,命中率大大提高。据史料记载,弩机是战国时代楚琴氏发明的。其制造已相当精巧,它外面有一个匣,匣内前方有挂弦的钩,钩的后面有照门,照门上刻有定距离远近的分划,匣的下面还有扳机与钩相联,发射时,将弓弦向后拉动,挂在钩上,瞄准目标,扣动扳机,箭即射出,命中目标。弩的发展是射击兵器的一大进步。战国时弩机的种类就比较多了。如夹弩、瘐弩是轻型弩,发射速度快,通常用于攻守城垒;唐弩、大弩是强弩,射程远,通常用于野战。据《战国策·韩策》记载:韩国强弓劲弩很出名,有多种弩皆能射六百步。《荀子·议兵篇》也记载有魏国武卒“有十二石之弩”等。弩的发明、制作和使用,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公元前341年,齐、魏两军在马陵开战。齐军在马陵道两侧埋伏了近万名弩手,当魏军经过此地时,万弩齐发,魏军惨败,主将庞涓自杀身亡,这就是孙膑与庞涓斗智的着名的马陵之战。到了汉代,弩的制造有了进一步发展,并趋向标准化、多样化,不但有用臂拉开的擘张弩,还有用脚踏开的蹶张弩,但通常用的是六石弩。汉时李陵5千步兵力战匈奴8万骑兵,在箭尽之前居然纵横不败,靠的就是强弩。三国时代,蜀国诸葛亮发明制造了一种新式连弩,称为‘元戎’,以铁为矢,一弩十矢俱发。以后,马钧又在此基础上作了改进,使这种诸葛弩的威力大增。两晋时代弩机趋于大型化,如公元410年,刘裕击卢循,军中多万钧弩,摧枯拉朽,连破卢循。到了唐代,弩的种类更多,有的弩长一丈二尺,发射时用绞车张之,一发声如雷吼。”
有学员问:“我朝弓弩是如何发展的?”
戚无双讲道:“到了我们大宋,京师设有弓弩院,地方诸州也设有军器作坊。弓弩院岁造角把弓等凡一千六百五十余万,诸州岁造黄桦、黑漆弓弩等凡六百二十余万。许多双弓弩和三弓弩都是绞车弩,张弩人数从数人至百人不等,这些强弩力达十五至三十石(宋代一石拉力约为63.6公斤)。神臂弩乃我朝最强单兵弩。熙宁元年,始命入内副都知张若水、西上阁门使李评料简弓弩而增修之。若水进所造神臂弓,实李宏所献,盖弩类也。以檿为身,檀为弰,铁为登子枪头,铜为马面牙发,麻绳扎丝为弦。弓之身三尺二寸,弦长二尺五寸,箭木羽长数寸,射三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笴......”
啥意思?宋代1尺长约30厘米,一寸长约3厘米。因此,可以看出,“弓身”长约1米,“弦”长约75厘米。弩矢的箭羽是木头制作的,弩矢长约4寸至8寸,即12到24厘米之间,差不多一根筷子的长度。“射三百四十余步,入榆木半笴”:宋代1步约1.5米,就是三四百步约400到600米。这应该是指最大射程。而有效射程内如榆木半笴,也就是半个箭杆,神臂弩发射的是小尺寸的箭,最大射程400到600米。有效射程能射入榆木6厘米到12厘米。这是很强的穿透力。
性能上,假设普通的弩只能发射出50米每秒速度的弩矢。那么,把这种弩的弩身,弩臂采用两倍粗的弩臂,就能保证同样的拉力,提供2倍的弩矢受力距离,并提升一倍的速度。达到大概
《梁山不招安有别的出路吗》 第103章 问答式授徒(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