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部分 (第1/4页)
泰达魔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实际上,我也是不敢亲自参与这个游戏的,因为我不是无神论者,我的同事们也都不是。怎么办呢?要让这个游戏精彩,必须要它的参与者也要与众不同………我就要无神论者来玩这个游戏!
关于笔仙,很多人认为是近些年才出现的游戏,其实不然,它很久之前就有了,在笔发明之前,这个游戏就已经存在了。
笔仙是一种招灵游戏,通过笔和一种我们姑且称之为笔仙的生物交流。笔仙这个称呼,是人们幻想出来的。
我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在一些大、中学生甚至小学生中流行的请“笔仙”、“筷仙”、“碟仙”等游戏,并不是什么新鲜的现代游戏,而是中国最古老的巫术之一“扶乩”的变种或简化版。
据专家研究介绍,“扶乩”最早发端于对传说中紫姑仙的崇拜,而起源时间历史记载说法不一。宋代人洪迈在其《夷坚三志》中认为是唐朝武则天时期才逐渐出现,南朝的刘敬叔在其《异苑》中却早有这方面的记载。
扶乩,是中国道教的一种占卜方法,又称扶箕、抬箕、扶鸾、挥鸾、降笔、请仙、卜紫姑、架乩等等。在扶乩中,需要有人扮演被神明附身的角色,这种人被为鸾生或乩身。神明会附身在鸾生身上,写出一些字迹,以传达神明的想法。信徒通过这种方式,与神灵沟通,以了解神灵的意思。
“扶乩,为什么成为卜紫姑呢”同事胖龙边查阅资料边自言自语道。
“继续查”我说,“你要想给别人一杯水,你首先需要有一桶水,咱既然要向观众揭秘笔仙,那就应该全面了解笔仙的前生后世。”
扶乩,其实是扶褉。扶乩要准备带有细沙的木盘,没有细沙,可用灰土代替。乩笔插在一个筲箕上,有的地区是用一个竹圈或铁圈,圈上固定一支乩笔。扶乩时乩人拿着乩笔不停地在沙盘上写字,口中念某某神灵附降在身。术士制丁字形木架,其直端顶部悬锥下垂。架放在沙盘上,由两人各以食指分扶横木两端,依法请神,木架的下垂部分即在沙上画成文字,作为神的启示,或与人唱和,或示人吉凶,或与人处方。旧时民间常于农历正月十五夜迎紫姑扶乩。
紫姑是汉族民间传说中的司厕之神。既然为司厕,她肯定是管理厕所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显异录》中说,紫姑是莱阳人,叫何媚,被李景纳为妾,遭到李景妻子的嫉妒。在正月十五那天,被杀死在厕所。后来天帝悯之,把她任命为厕神。还有人说,紫姑是杜撰出来的名字,其实指的是西汉时的戚夫人,她是死于厕所的。后来“戚”变成了“七”,又转化为“紫”,是音近而变了称呼。尽管这都是传说,但宋代文豪苏东坡却写过一篇《仙姑问答》,绘声绘色描述他与紫姑对话的情景;后来又说在广州见过她的真身,说她才艺绝伦:“赋诗立成,有超逸绝尘语”。但是,后人认为这些记述“恐不尽可信也”,文人嘛,都生活在理想世界里。呵呵,我有时候,也会经常幻想,虽然我不是一个文人,但是我有着文人的思想。
每当上元节的时候,居家妇女便要迎厕神。名为厕神,但紫姑并非主厕事,而是能先知。所以,汉族民间多以箕帚、草木或筷子,着衣簪花,请神降附。妇女们就把自己的心事向其诉说,或代自己未出嫁的女儿祈祷。从各地迎紫姑的活动看,紫姑的职责主要不是司人家之厕,而是代卜人事的吉凶和与人一起游乐了。
扶乩巫术的变化,表现在紫姑故事的变化、请神时间、场所和请神内容的变化诸方面,沈括的《梦溪笔谈》曾有过记载。
“扶乩”的最大变化在于文人和道士、巫师操纵以后,已经变成一种占卜游戏。到了近代,已被会道门利用,成为帮会聚合会众和收敛资财的手段。
据介绍,扶乩一般指用一横棍和一支笔,两人手指顶着横棍,下面有一沙盘,笔在沙盘里画出纹路后,主乩人就读“天书”,耙子抚平沙盘后可以再读。这其实就是现代笔仙游戏的起源。
最早“碟仙”只是个人玩,后来流传成巫婆碟仙馆。“请仙”在中国南北方都有,北方盛行的叫“簸箕仙”。是将簸箕里盛满米,插一根筷子,当筷子提起装米的簸箕时,相信者就认为簸箕仙来了。“文革”时期和80年代中期,“请仙”在农村开始流传,有些请观音,有的甚至声称**和周总理都能请到。这种活动在河南、陕西一带尤为猖獗。
”我靠,**和周恩来也能请到,这也太扯了吧”胖龙尖叫着说。
“扯什么,这哪叫扯”我说。
“原野哥,莫非你也信老毛啊”胖龙揶揄我道。
《那些年他在等我》 第62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