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部分 (第1/4页)
世纪史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些我都知道,仲达究竟想说些什么?”周扬不解地道。
“皇上动用了如此庞大的资金与劳力,不仅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令天下百姓苦不堪言。”司马懿继续说道,“虽然卫乡侯已经去世,哥哥也回到了洛阳,可是皇上并没有因此而停止继续建筑宫殿,汉鼎钱庄早晚会被拖垮不说,就是民间所受的疾苦,也会为国家的将来种下了隐患。”
“我真是糊涂透顶了。”周扬恍然道,“一直在想着如何自保,如何掌控国家的政权,却忽略了这一切最根本的问题。”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司马懿苦口婆心地道,“民乃国之根本,若是朝廷中民间获夺私利的话,早晚会出大事,当年汉高祖正是农民起义出身,三十多年前规模极大的黄巾起义,也是一个历史惨重的案例啊”
“我想到由谁来代替卫乡侯的位置了。”周扬忽然欣悦道,“陈留太守高堂隆,早在先帝时期,为了维护泰山太守薜悌的威信,而按剑震慑郡督军,乃是一位耿直的人。”
“这真是一举两得的妙计。”司马懿不等他说完,立即拍案叫绝道,“由此人上谏皇上终止苦役,不但所得人心的是哥哥,而且还可以借此压制皇上继续消耗金库的行为。”
“仲达闻琴即知雅意。”周扬微笑道,“那么我们即刻派人去把高堂隆召回洛阳,先看看此人究竟能不能为我所用再说。”
数日后,高堂隆奉命来到了丞相府。
周扬见他仍然身穿官服,一身风尘仆仆地赶来,连忙亲自为他接风洗尘。
可是高堂隆竟然拒绝,迫不及待地直接说道:“下官得知周丞相有意终止百姓苦役,就连夜赶来了洛阳。”
周扬心中暗赞,但还是先出言试探道:“不知道高太守对此有何建议?”
高堂隆奇道:“上谏皇上,本就是臣子该做之事,昔周景王不仪刑文、武之明德,既铸大钱,又作大钟,单穆公果断上谏而招弗听,泠州鸠对而弗从,遂迷不反,周德以衰,良史记焉,以为永鉴。”
周扬暗忖此人虽然忧国忧民,但是说话却罗哩罗索的,看来就算把他摆到皇上面前也未可听劝,不过倒是可以利用他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为天下百姓办点实事了。
高堂隆又道:“如今小人好说秦、汉之奢靡以荡圣心,求取亡国不度之器,劳役费损,以伤德政,难道多修几座庙宇,多建几个宫殿,就可以兴礼乐之和,保神明之休了吗?”
周扬连忙示意他先停一停,才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高太守奔泼劳碌,还是先到房内好好歇息几日,改日本相将与高太守一同向皇上进谏,如何?”
高堂隆也觉得更多的义正言辞,应该在皇上面前说才更有效,于是便先行告退了。
周扬松了口气,心想那死去的卫觊是太不会说话,而这个高堂隆又那么罗叽吧索的,相信到了皇上面前,一定会让他听得头涨得两个大了。
早在一旁听得良久的司马懿这才走了出来,微笑道:“看来这次皇上有得受了,不过以皇上的性格,估计这么一点点小事仍是能够忍得住了,问题在于我们如何真正做到终止苦役,如果这件事情无法解决的话,我们很难抽出时间到首阳山走一趟了。”
周扬点了点头,道:“不过我们也应该到修庙建宫的苦役处看看。”
司马懿道:“哥哥能有体恤民情之心,实在难得。”
翌日,两人便服到各个苦役的地方视察,方才知道高堂隆说的一点也不夸张。
无论年老少壮,都被派去了建宫筑城。
这次曹睿不但征召河南一带的劳役,也从山东、河北各地调来上千万百姓,有一大部分甚至只有十二三岁,其中还包括了许多农民,而使得原本耕种的农民人手十分紧张。
眼前这些苦役只是极小的一部分,看着他们面无表情地拖石运车,身体早已经不属于自己,更像是一架架瘦得皮包骨的机器。
“我真的很难理解,皇上这么做究竟为了什么。”周扬看得心痛不已,浑身僵硬道,“如果说为了将汉鼎钱庄取代他的人,那么大量耗资兴许是一个最坏的办法,可是把这么多人投入建宫修庙上,我真的不明白建这么多宫殿他住得完吗?修这么多庙宇真的可以保佑到什么吗?”
“帝王的心术,常人的确是很难理解。”司马懿叹道,“也许就跟哥哥你一样,仅仅为了一种成就感吧”
“成就感?”周扬略显彷惶道,“修建了这么多的建筑物,可以给他带来成就感吗?”
《谋曹丕动态》 第199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