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 (第1/4页)
瞎说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事让朱德知道以后,立即把身边的工作人员召集到一起,语气坚定地说:“房子不能换,我就在这儿办公。”接着和缓地对大家说:“你们注意到没有,这老乡家有两位老人,有小孩,还有个快要生孩子的儿媳妇,住房并不宽敞,他们能腾出这么一间房借给我们,已是尽了最大的力了。我们不能再为难人家了。再说,我们有这么一间房居住、办公,比当年过雪山草地时睡在野外、在破篷布下办公强多了。咱们部队每到一地,不能向老乡要这要那,而应想着为他们谋利益、创造方便才对,时刻把人民的疾苦放在第一位才对。”同志们听后,默默点头。
第二天,朱德身边的工作人员为老乡修补了这间破旧的房屋,随后随总部转移到沁源县官军村。
17日,朱德率总部抵达沁源县城郊的一个村落。这里前些日子遭到过日寇的抢劫,村庄里断壁残垣,地里荒芜,找不到一个人影。看到这些,大家都感到无比义愤。
走到一个破败的院子时,朱德意外地发现了一位劫后余生的老大娘,只见她坐在炕上的破席上,身边的一床棉絮烂得像油渣子,稻草般的头发遮盖着一张满是泪痕的脸。朱德强忍住内心的悲愤,急切地问:“大娘,家里就您一个人了吗?”老大娘抬头一看是八路军,再也忍不住心头的哀伤,抱头痛哭起来:“鬼子黑了心呵,鬼子黑了心呵,我儿子被他们活活烧死了,老头子被他们抓去修碉堡,剩下的一个17岁的闺女也被他们拉去糟蹋了。这仇你们一定要为我们报呵,为我们报仇呵……”
老大娘哭得撕心裂肺,撞击着朱德的心胸,满腔的怒火顿时燃烧起来,他紧紧拉住大娘的手说:“大娘,这笔血债一定要偿还。我们八路军就是您的亲人,一定把鬼子赶出中国去,为您和您的家人报仇。”
在频繁的转战中忙里偷闲寄家书�(4)
朱德说完,站起身来,一声不响地拿起扁担挑满了缸里的水,让警卫员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临走时还留下一些干粮。老大娘看到这一切,眼泪扑扑往下掉,对朱德泣不成声地说:“八路军是我们穷人的救命恩人,我就是拼上老命也要跟着八路军呵,亲眼看着你们杀死那些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
20日总部抵达安泽县白素村,21日抵达洪洞县苏村,22日抵达韩家庄,25日抵达高功村。
11月29日,朱德的外甥###扬等随第四十一军来到山西,找到了他,给朱德带来了渴盼已久的家中消息。然而,带来的消息却又是忧多乐少。朱德这才知道家里的人因他参加革命而遭受迫害的情况,家中经济非常困难,所幸生他、养他的两位母亲还健在,都已80高龄,却又遇到荒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
康克清得知朱家的困难后,十分同情。可是当时她与朱德两人除了身上的衣服和简单的行囊用品,没有任何积蓄。“能不能找人借点钱,以后再还他?”康克清对朱德建议。“还?你以后拿什么去还?”康克清一下被问住了。
“能不能找这么一个人,借了钱又不必还他?”康克清的这句话提醒了朱德:“对!有这么一个人,就请他帮忙吧!”
此时,朱德想起了幼年的老同学戴与龄,当年自己在云南军队当旅长时曾安排他在旅部当军需,如今他在国民党军队已是个少将,请他帮这个忙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想到这里,朱德写起信来,求助时在川中的好友戴与龄。信中充满了信赖与厚望,信结尾处说“我又函南溪兄(寄)200元,恐亦靠不住,望你做到复我。此候,近安”。
朱德的前妻陈玉珍,四川南溪人,故称“南溪兄”。“我又函南溪兄”是朱德指又给陈玉珍写信嘱她寄款,但又担心她可能也没有这财力,因此把能寄钱的主要希望还是寄托在好友戴与龄的身上了。“望你做到复我”,其言外之意是你一定要把钱寄到再给我回信,而且借钱的时候就宣布“此款我亦不能还你,请作捐助吧”。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书的重量是那么的轻,可它所蕴涵的内容却又那么的沉。信写好后,康克清看了看,完全赞同。这时,朱德又问康克清:“还有你家里,你生父生母、养父养母比我的还多,是不是也要想点办法?”康克清一听,对他的好意心生感激,说:“不用了。他们都不过50多岁,正是能劳动干活的年龄,不像你那两位妈妈都已年过80,非要帮助不可。”
后来,朱德收到戴与龄的回信,得知戴与龄筹足了200元,送到朱家,帮助朱家渡过了难关。朱德后又曾两次致书戴与龄。据戴与龄子女回忆,前一封信是要他招3
《敦厚拙朴的拼音》 第30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