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部分 (第1/4页)

痛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引子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枢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屈原《国殇》

引 子 “”怪现象之说

杨度先生曾说,“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而又有人说,湖南有两个出男子汉的地方,湘西就是其中一个。话虽偏颇,但一语中的。翻开中国历史作一对比研究,可以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

湖南省有“三湘四水”之代称。三湘即湘中、湘南、湘西,四水即湘江、资江、沅水、澧水。其湘西就占沅、澧两水,地域面积是湖南省总面积44%,故湘西又有“湖南半壁”之称。湘西古称“五溪”和“苗疆”蛮地,随后又有上下湘西之分。上湘西,即清朝的辰(州)沅(州)永(顺)靖(靖州直隶厅)兵备道(含今湘西自治州、怀化市和张家界市。);下湘西,即清朝的常(德)澧(州)道,又名武陵道(含今常德市辖区)。清朝俗称上述二道辖区为湖南“西路”,民国时期改称湘西。现在人习惯把上湘西称之“大湘西”。

湘西这地方,本来是要出皇帝的。据说,这系风水所定,不属狂想。遗憾的是,明朝初年六月九日,刘伯温先生向洪武皇帝泄露天机。这位出身和尚,碰运气当上皇帝朱元璋,为了确保皇位,连与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功臣都放心不下,设法将他们斩尽杀绝,自然容不下此等事发生。于是,他御笔一勾,召集数十万大军到湘西四处挖龙脉断地脉,以绝后患。

这传说其实包含着一份“大逆不道”的意思,流露着湘西人桀骜不驯的性情。不错,湘西人才不会轻易服输。你“斩龙”,他们就“接龙”。湘西“接龙” 的习俗也就是从此沿袭下来。

湘西人凭着这股“将相无种”自信勇气和信念,成就一大批又一大批人杰精英,又足资令人惊叹。远的不说,就说现代和当代史,仅上湘西据初步统计至少涌出八百多位精英,其中以中华第一任内阁总理熊希龄、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中央委员向警予、新中国第一任铁道部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滕代远、共和国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等为代表政界要人有160人;以开国元帅贺龙、开国大将之首粟裕等为代表军界要人有200人;以育天下英才毛泽东的老师袁吉六、武绍程、盐碱大王李烛尘等为代表科学教育界有200人;以奥运冠军杨霞、奥运冠军龙清泉、中华大侠杜心伍等为代表体育界有60人;以世界级文学大师沈从文、世界顶级画家大师黄永玉、亚洲歌坛第一人*等为文艺界代表有170人。

纵观这些人杰精英,他们的确没占什么特别的风光。熊希龄其父只不过是一个下级军官,其母则为不识字苗妇。贺龙出生在一个裁缝家,少年一直靠赶骡子为生;沈从文连书都没念几年,二十岁时还是一个十足“混混”。黄永玉十二岁就流浪江湖,当过小保姆,当过学徒工。*小时家贫连上学都成问题,十六岁前没受任何正规音乐培训……或许正是这样,湘西人杰精英在外人眼里多几分神秘传奇色彩,又在本地眼里没有什么,因为他们老底的确不怎么样。他们的成功无非是靠着七分打拼和三分机遇才发迹。也正因如此,在湘西人眼里,谁也不宜小看别人,谁也不必小看自己,自信到无以乎加的程度。同样也正因这个原由,湘西人彪炳史册的英名和事迹更若天空的繁星,灿烂眩目。

尽管如此,“”对湘西人来说仍然是一个灰色湿漉漉沉甸甸的日子。这并非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太多巧合。我不想扯得太远,就从1967年1月20日凌晨4时说起。

天一片漆黑。贺龙夫妇被叫醒,说上面已给他们新安排住的地方。贺龙、薛明乘着红旗车来了玉泉山,他们却让贺龙夫妇换上了一辆破旧的212吉普车。贺龙问了一句要去哪里,他们回答是西山。薛*头一颤,她预感到更大的灾难将来临。她转身对跟随贺龙多年的警卫杨青成说,叫他一定要帮他照顾好小孩。贺龙一言不发,脸由黄变白,由白变青。车沿着山路驶去,像行使在簸箕上似的。

西山是个连鸟都不拉屎的地方,三面靠山,进出只有一条路。贺龙怒由心中直

《大湘西泡菜商用》 第1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